先时旱妨麦,我心忧忡忡。
一雨幸全收,我心乐沨沨。
忧乐岂以我,实与人天通。
譬如诸子心,翕然何来同。
先时旱妨麦,我心忧忡忡。
一雨幸全收,我心乐沨沨。
忧乐岂以我,实与人天通。
譬如诸子心,翕然何来同。
这首诗是明代学者湛若水所作,题为《四月二十三日省农上方门,遵河而南,止于夹冈门同人馆,示诸生二首(其二)》。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农业生产的关切和对民生疾苦的忧虑。前两句“先时旱妨麦,我心忧忡忡”描绘了先前的旱灾对麦田的威胁,诗人内心充满忧虑。接着,“一雨幸全收,我心乐沨沨”则表达了雨后农作物得以保全的喜悦,诗人的心情随之轻松。
诗人进一步指出,他的忧乐并非仅关乎个人情绪,而是与百姓的福祉紧密相连:“忧乐岂以我,实与人天通。”这体现了儒家的民本思想,认为个人的情感与天下的兴衰息息相关。最后两句“譬如诸子心,翕然何来同”,诗人以比喻的方式,说大家的心意如同众子之心,一致地感受到这种忧乐之情,强调了众人对丰收的期待和对社会安宁的共同愿望。
整首诗语言朴素,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关注民生、体察百姓疾苦的高尚情怀。
污田稻子输官粮,高田豆角初上场。
枫林沉沉谁打鼓,农家报本兼祈禳。
打鼓打鼓急打鼓,大巫邀神小巫舞。
绛衫绣帔朱冠裳,手持铃剑道神语。
前年军过鸡栅空,今年一母生十雄。
圳东种秫穫颇厚,大甑炊糍瓮成酒。
家机白布阔且长,翁媪制作新衣裳。
再拜奠神重酌酒,男耕女桑十倍强。
大妇小妇别有祝,生养好男房计足。
巫公巫公告尔神,产谷不如多产银。
驴载马驮车碌碌,免斫柘条行箠扑。
良月今日尽,始见小春天。
明日为子正,阳复于此焉。
墙阴委宿莽,已觉青娟娟。
坏壁出冻蝇,亦解飞翾翾。
向来可憎物,今者更堪怜。
梅梢太瘦生,此意正渺绵。
窥园频挟策,粒吐红豆鲜。
正须待一雪,我岂资暄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