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山头望江上》
《山头望江上》全文
宋 / 韩淲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山外涨沙江气黄,天低云日半浮光。

閒来已是多归思,更见江蒲过远樯。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山头眺望江面的景象,充满了宁静与深邃的意境。

首句“山外涨沙江气黄”,描绘了远处山峦之外,江水泛起黄色的雾气,给人一种辽阔而略带苍茫的感觉。这里的“涨沙”指的是江边堆积的沙石,随着季节变化而有所增减,为画面增添了一抹动态美。“江气黄”则暗示了江水在特定气候条件下呈现出的色彩,可能是由于阳光照射或是水体中悬浮物的影响,营造出一种独特的视觉效果。

次句“天低云日半浮光”,进一步扩展了视野,将天空、云彩和太阳融入画面之中。通过“天低”二字,诗人巧妙地表现了云层的厚重,仿佛天空被压低,与地面的距离缩短,给人以压抑之感。同时,“云日半浮光”则生动地描绘了云层间太阳光线的闪烁,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光影变幻,也暗示了时间的流动与生命的活力。

后两句“闲来已是多归思,更见江蒲过远樯”,转而表达诗人内心的思绪。在悠闲的时刻,诗人不禁生发出对归家的渴望,这与前两句描绘的自然景观形成了一种情感上的呼应。尤其是“江蒲过远樯”这一细节,不仅描绘了江边生长的芦苇随风摇曳的景象,还通过“远樯”(远处的船只)的出现,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远方、对家的思念之情。芦苇与船只的结合,既象征着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也寄托了诗人对生活、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观与诗人的情感巧妙融合,展现出一幅充满诗意的画面,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思绪与情感。

作者介绍
韩淲

韩淲
朝代:宋   字:仲止   号:涧泉   生辰:biāo)(1159—1224

韩淲(biāo)(1159—1224)南宋诗人。字仲止,一作子仲,号涧泉,韩元吉之子。祖籍开封,南渡后隶籍信州上饶(今属江西)。从仕后不久即归,有诗名,著有《涧泉集》。淲清廉狷介,与同时知名诗人多有交游,并与赵蕃(章泉)并称“二泉”。著作历代书目未见著录。史弥远当国,罗致之,不为少屈。人品学问,俱有根柢,雅志绝俗,清苦自持,年甫五十即休官不仕。嘉定十七年,以时事惊心,作甲申秋三诗,得疾而卒,年六十六。 
猜你喜欢

思家

春来发棹见春还,著尽寒裘忆夏纨。

儿女在家频记念,计程应说到长安。

(0)

写扇头

野老骑驴何处回,柴门日暮背江开。

小窗春尽绿阴满,云黑不知山雨来。

(0)

重游萧氏园亭

不到南塘久,莺声觉底繁。

野云低抱石,江气远含村。

只爱松筠冷,宁闻车马喧。

相过已无数,不必问前源。

(0)

题淳化阁帖后

君不见秦王一旅定两京,武功文德致太平。

晚年却爱兰亭字,收拾茧纸归昭陵。

前朝淳化号极治,典章文物焕日星。

遗书购求到笔帖,秘府昼静闻登登。

铜驼翁仲两荆棘,况此烂石何足凭。

当时巳愧千载后,影外之影聊相仍。

即今见此遂希世,古意虽远犹典型。

文章于道固小技,而况字画纪姓名。

痴儿传观竞彷佛,至有呕血求其精。

残编断简无足论,此事自关时废兴。

愿君持此待善价,他年不厌家鸡腥。

(0)

南城

坡头望西山,秋意已如许。

云影渡江来,霏霏半空雨。

长吟伐木诗,停立以望子。

日暮飞鸟归,门前长春水。

(0)

海会寺宴集以禅房花木深为韵得禅字·其一

屋上青山屋下泉,泉声相杂竹琅然。

人生有限兴无限,海会结缘终有缘。

身外岂知真佛计,忙中聊复定心田。

那堪更著潇潇雨,妆点清虚助客眠。

(0)
诗词分类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诗人
黄道周 葛立方 康海 林景熙 寇准 厉鹗 陈基 陈文蔚 沈曾植 项鸿祚 石介 陈允平 马祖常 袁凯 汤显祖 卢照邻 赵构 于石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