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李道人嵩阳归隐图》
《李道人嵩阳归隐图》全文
金 / 麻九畴   形式: 四言诗

城郭维崇,井里维通。冠盖维错,纨绮维丛。

云谁之子,招子归嵩。舍我筝筑,乐彼潺淙。

食彼瓦缶,遗我鼎钟。云谁之子,绘子归嵩。

离人友鹿,避俗朋松。石啮我足,泉瘿我咙。

吾恐时人,笑子归嵩。有山有怪,有水有龙。

盗出寇没,啸兕咻熊。吾恐狂人,诳子归嵩。

子谓我言,决意归嵩。

归嵩何如,如鸿避弋,如鹤脱笼。

与幻俱化,与化俱融,是以归嵩。

南山重重,翠如植葱。北山隆隆,绀如堆铜。

仰嵩俛嵩,雨濯云烘。嵩之为我,我之为嵩。

我闻子言,衣如张风。心先去鸟,层云荡胸。

静言思之,富为目蒿,贵为心蓬。

饰说于令,讵知任公。归嵩良是,生龟脱筒。

子不归嵩,送子归嵩。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李道人在嵩山归隐的场景,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现了道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

“城郭维崇,井里维通”,开篇即以对比手法描绘了城市与自然的截然不同,强调了归隐之地的宁静与和谐。“冠盖维错,纨绮维丛”则通过官场的繁杂与奢华,反衬出归隐生活的简朴与自由。

“云谁之子,招子归嵩”,表达了对归隐者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暗示了归隐者与世俗的隔绝。“舍我筝筑,乐彼潺淙”,生动地描绘了归隐者在自然中的自在生活,与流水相伴,远离尘嚣。

“食彼瓦缶,遗我鼎钟”,通过食物的对比,进一步强调了归隐生活的简朴与满足。“有山有怪,有水有龙”,描绘了嵩山的神秘与壮丽,同时也预示着归隐生活可能面临的挑战与考验。

“盗出寇没,啸兕咻熊”,形象地展示了归隐生活可能遭遇的危险与威胁,但道人对此保持乐观态度,认为这些都是自然的一部分,不必过于担忧。

“南山重重,翠如植葱。北山隆隆,绀如堆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嵩山的壮美景色,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仰嵩俛嵩,雨濯云烘”,进一步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归隐者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活状态。

“我闻子言,衣如张风。心先去鸟,层云荡胸”,通过对话的形式,表达了对归隐者言行举止的赞赏,以及对内心自由的追求。“静言思之,富为目蒿,贵为心蓬”,则通过反思,揭示了物质财富与社会地位的虚无,强调了内心的平静与自由才是真正的财富。

“饰说于令,讵知任公”,表达了对表面华丽与内在真实的思考,强调了真实与自由的重要性。“归嵩良是,生龟脱筒”,最后以生龟脱筒的比喻,表达了归隐嵩山的智慧与勇气,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归隐生活的描绘,展现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内心自由与真实的追求,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佳作。

作者介绍

麻九畴
朝代:金

(1183—1232)易州人,初名文纯,字知几。幼颖悟,善草书,能诗,号神童。弱冠入太学,有文名。博通《五经》,尤长于《易》、《春秋》。宣宗兴定末,试开封府,词赋得第二名,经义居魁首,廷试,以误落第。后以荐赐进士,授太常寺太祝,迁应奉翰林文字。天兴元年,避兵确山,为蒙古兵所俘,病死广平。 
猜你喜欢

宿华亭寺花树高于屋红霞夜照人声声枝上鸟也似惜馀春·其一

天风与海水,鸣籁隔山闻。

半夜衣裳湿,清朝树树云。

(0)

长干三台·其一

雁齿红桥仙舫,鸭头绿水人家。

邀郎深夜沽酒,约伴明朝浣沙。

桃叶波横风急,梅根渚远烟斜。

(0)

遣闷·其二

病起衰颜聊自媚,春深笑口向谁开。

五男不学从渠懒,三径俱荒阻客来。

日展琴书娱潦倒,雨抛巾舄渍莓苔。

交游物化今馀几,倚杖看花首重回。

(0)

驾入

铙音传晚甸,芝火动春城。

一路青阳送,千门紫气迎。

龙鸾回国步,星月扈天行。

大内通宵入,祥烟达旦生。

(0)

忆马侍御

浊酒对清夜,停云怀古人。

才高翻不偶,多难转相亲。

鸿雁看南国,风云望北辰。

莫因秋节至,伤尔别离神。

(0)

塞上曲一百首·其六

无虏到来传炮火,有人行处断炊烟。

虚惊自是寻常事,墩堡堪怜不似前。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诗人
陈寿 惠洪 阮瑀 赵彦昭 郭苍 瞿式耜 李义府 萧悫 蔡确 长孙无忌 周济 阮逸女 谈迁 李密 汪之珩 李好古 子兰 蒲松龄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