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梢聒聒鸟声繁,积雪初消涧水浑。
老树卧波寒影动,野烟浮草夕阳昏。
风回笛响山前路,犬吠人行竹外村。
杖屦不知幽兴远,归来新月在柴门。
林梢聒聒鸟声繁,积雪初消涧水浑。
老树卧波寒影动,野烟浮草夕阳昏。
风回笛响山前路,犬吠人行竹外村。
杖屦不知幽兴远,归来新月在柴门。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乡村晚景图。首联“林梢聒聒鸟声繁,积雪初消涧水浑”以鸟鸣和融化的雪水声渲染出春日初醒的生机与活力。次联“老树卧波寒影动,野烟浮草夕阳昏”通过老树、寒影、野烟、夕阳等元素,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苍凉的氛围,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时间的流逝。
接着,“风回笛响山前路,犬吠人行竹外村”两句,通过笛声和犬吠,勾勒出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画面,仿佛是远方传来的声音,将读者引入一个充满乡间情趣的世界。最后,“杖屦不知幽兴远,归来新月在柴门”表达了诗人沉浸于自然美景中的愉悦心情,即使是在归途中,也忘却了时间的流逝,直到新月映照在柴门之上,才意识到一天的时光已逝。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诗人情感的巧妙融入,展现出一幅既宁静又充满生命力的乡村画卷,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几日行云何处去?
忘却归来,不道春将莫。
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
泪眼倚楼频独语。
双燕飞来,陌上相逢否?
撩乱春愁如柳絮。
悠悠梦里无寻处。
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
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
楼上春山寒四面,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
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
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
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惊飞去。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浓睡觉来慵不语,惊残好梦无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