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供奉住京华,几处丘园入望赊。
梦绕啼鹃过六诏,心随征雁落三巴。
卜居早续并州句,归路争迎汉使槎。
珍重板舆行处乐,太平何地不宜家。
十年供奉住京华,几处丘园入望赊。
梦绕啼鹃过六诏,心随征雁落三巴。
卜居早续并州句,归路争迎汉使槎。
珍重板舆行处乐,太平何地不宜家。
这首明代程敏政的《杨中书应宁行卷》描绘了诗人对京城生活的回顾与对未来的期待。首句“十年供奉住京华”展现了诗人在北京为官服务的岁月,十年间的生活充满了公务与责任。接下来,“几处丘园入望赊”暗示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即使远望,那些宁静的园林也让他心生向往。
“梦绕啼鹃过六诏”运用了杜鹃鸟的意象,啼声凄厉,寓言诗人对故乡的思念,而“六诏”可能指的是古代南诏之地,进一步强化了他对远方的牵挂。“心随征雁落三巴”则借雁南飞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漂泊感和对回归故里的渴望,三巴之地暗指蜀地。
“卜居早续并州句,归路争迎汉使槎”表达了诗人希望早日结束在京任职,回到家乡的愿望,想象着人们会热烈欢迎他的归来,如同汉使乘坐的木筏般受欢迎。最后一句“珍重板舆行处乐,太平何地不宜家”点题,强调无论何处,只要天下太平,哪里都能成为诗人的家,但心中最珍视的还是那份来自故乡的安宁与亲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京城生活的感慨,又有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回归故土的期盼,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妻孥昔居城,我淹江上庐。
妻孥来江上,我去城北居。
城北何所事,二生喜从余。
既爱童子真,且得人事疏。
长夏北窗竹,风吹几上书。
坐看墙外帆,树中去徐徐。
中情苟无系,触物皆有余。
今兹对佳节,秋风秋月初。
香稻感我鼻,归食江上鱼。
小女解思父,一见当何如。
吾族在宋代,轮翮称名门。
颇执仕韩节,终元无显人。
大明既中天,稍稍登缙绅。
迨兹三百年,奕叶被国恩。
小子最不才,暮忝观国宾。
迨兹祚中绝,空伤嫠妇魂。
五人下农禄,四叶太平民。
祈死非吾分,偷生愧此身。
悠悠盖棺意,欲与楚龚论。
郝之玺,今已矣。
忆君弃我已三年,一棺裹骨黄泉里。
我欲呼君君不起,惨柏悲松声聃耳。
几茎瘦草不成丛,是我频来泪浇死。
亡者不生,生者必亡。前后差期,鬼路茫茫。
譬如作客,指此为乡。客倦归来,晚聚一堂。
君如有约君莫忘,我谨待君蝴蝶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