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娃宫里已堪愁,况是泉台閟小丘。
月冷宝奁无复晓,地空玉雁不知秋。
萝间旧屋僧来往,竹下新亭客过游。
不有佳名留郡志,谁能识此为停舟。
馆娃宫里已堪愁,况是泉台閟小丘。
月冷宝奁无复晓,地空玉雁不知秋。
萝间旧屋僧来往,竹下新亭客过游。
不有佳名留郡志,谁能识此为停舟。
这首元末明初诗人徐贲的《琼姬墓》描绘了一幅凄清而富有历史感的画面。馆娃宫本就承载着吴王与西施的哀愁故事,而墓地又坐落在小丘之上,更添一份寂寥。月色凄冷,如同宝奁失去了往日的光泽,不再有清晨的照耀;地下埋藏的玉雁,也似乎感受不到秋季的变迁。僧人来往于萝径间的旧屋,游客在竹阴下的新亭流连,这些活动更显墓地的孤寂。若没有佳名流传于郡志,恐怕后人难以知晓这里曾是诗人停舟凭吊之处,表达了对逝者琼姬的深深怀念和对历史遗迹的感慨。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