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平帘外雨霏霏,寂寞何人识少微。
怪得湖边天色好,小舟争载夕阳归。
君平帘外雨霏霏,寂寞何人识少微。
怪得湖边天色好,小舟争载夕阳归。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雨后初晴的景象。开篇"君平帘外雨霏霏",通过细雨如纱幕般轻柔地落在窗外,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寂寞的情境。"寂寞何人识少微"表达了诗人对这种情感的独自体验和深切理解。
接着,"怪得湖边天色好"一句,通过对比手法突显出雨后天空清新明净的美丽景象。最后,"小舟争载夕阳归"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在这个宁静的晚霞中,小船上的人们竞相载着渔翁或许是诗人自己,在夕阳的映照下缓缓行驶回家。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平淡生活中的美好感受,以及那种在宁静中寻得心灵慰藉的情怀。
古人在畎亩,尚不忘乎君。
为官不尽职,何以为人臣。
吾观四海内,茫然浩无垠。
兵甲尚未息,伤哉此良民。
省台与州县,冠盖多如云。
真知小民苦,落落今几人。
先生业儒术,其才尤出群。
皇朝有此老,合置要路津。
白发已满鬓,青衫不挂身。
郁郁淹下僚,壮志何由伸。
天寒途路长,北风扬沙尘。
勖哉加餐饭,此外安足云。
官买田,买田忆从延祐年。
官出缗钱输里正,要买膏腴最上阡。
不问凶荒岁水旱,岁纳亩粮须石半。
农家无收里正偿,卖子卖妻俱足算。
每岁徵粮差好官,米价官收仍助钱。
不是军储与官俸,长宁寺内供斋筵。
寺僧食饱毳帽红,不知农耕水旱与荒凶。
里正陪粮家破荡,剥肤槌髓愁难穷。
普天之下皆王土,赋税输官作编户。
春秋祭祀宗庙中,长宁僧饭真何补。
官买田,台不谏,省不言,不知尧汤水旱日,曾课民粮几千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