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马绿杨外,钟声落野亭。
云来九江白,山入六朝青。
莲界谁开社,松枝罢讲经。
惟留虎溪水,搅梦到禅扃。
下马绿杨外,钟声落野亭。
云来九江白,山入六朝青。
莲界谁开社,松枝罢讲经。
惟留虎溪水,搅梦到禅扃。
这首清代诗人陈寿祺的《东林寺》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禅意的画面。首句“下马绿杨外”,以马蹄声在绿杨掩映中戛然而止,暗示了诗人抵达寺庙的宁静氛围。接下来,“钟声落野亭”进一步渲染了环境,悠扬的钟声回荡在野外的小亭,增添了寺庙的庄重感。
颔联“云来九江白,山入六朝青”运用了色彩和空间的对比,描绘了云雾缭绕下的江面泛白,而古老的山峦则呈现出青翠的颜色,展现出历史与自然的交融。诗人巧妙地将时间的流逝(六朝)与眼前的景色相结合,寓含深远的历史感慨。
颈联“莲界谁开社,松枝罢讲经”描绘了寺庙内的生活,莲花盛开的池塘可能是僧侣们修行之地,而松枝则是僧人讲经的象征,此刻却显得静寂,仿佛讲经活动已暂停,更显出禅修的寂静与深沉。
尾联“惟留虎溪水,搅梦到禅扃”以虎溪的流水作为纽带,将现实与梦境相连,表达了诗人对禅境的向往和禅心的触动。"禅扃"即禅房,诗人梦中也被虎溪之水引领,回到了这宁静的禅修世界。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东林寺的自然风光和禅修氛围,展现了诗人对超脱尘世、追求内心平静的深深向往。
冷官如僧舍如刹,入门但少孤磬戛。
巷北枢曹肯相过,高论汨汨奋颉滑。
为语巷南有阁长,濯濯麋群彼尤黠。
走访坐谈出近著,钩妍摘媸互标轧。
当其至处读者嘿,千里之车三寸牵。
爬梳剔抉遂忘晡,向晚长嘶续鸣■。
主人爱客客恋主,留饷豚鱼无特杀。
上座自觉老可耻,领下欲髯首先鬝。
饭罢东林月高出,椭璧十已圆其八。
白光射地翻凉波,上有树影秋毫察。
围坐杂言一言识,恶语须防报阍刖。
归途巷南复巷北,矫矫秋空一双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