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宝林山禅院》
《题宝林山禅院》全文
唐 / 方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山捧亭台郭绕山,遥盘苍翠到山巅。

岩中古井虽通海,窟里阴云不上天。

罗列众星依木末,周回万室在檐前。

我来可要归禅老,一寸寒灰已达玄。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bǎolínshānchányuàn
táng / fānggān

shānpěngtíngtáiguōràoshānyáopáncāngcuìdàoshāndiān
yánzhōngjǐngsuītōnghǎi

yīnyúnshàngtiān
luólièzhòngxīngzhōuhuíwànshìzàiyánqián

láiyàoguīchánlǎocùnhánhuīxuán

翻译
山峦托起亭台城郭环绕山间,远远曲折的青翠一路延伸到山顶。
岩石中的古井据说能通到海,而洞窟里的阴云却上不了天。
星星点点如罗列的群星依傍在树梢旁,万千屋舍围绕在屋檐前。
我来这里是否应归于修禅的老年生活,心中的一点寒灰似乎已悟透了玄机。
注释
山捧:山峦如同双手托举。
亭台郭:亭台楼阁与城郭。
绕山:环绕着山体。
遥盘:远处曲折盘旋。
苍翠:形容山色深绿而有光泽。
岩中古井:岩石缝隙中的古老水井。
通海:传说能与海洋相通。
窟里:洞穴之中。
阴云不上天:阴暗的云气不升至天空。
罗列众星:像星星一样排列众多。
依木末:依靠在树梢的末端。
周回万室:四周围绕着成千上万的房屋。
檐前:屋檐的前面。
我来:我此次前来。
可要:是否应当。
归禅老:回归修禅的老年人生活。
一寸寒灰:比喻心境冷淡或失望至极。
已达玄:已经领悟了深奥的道理。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幽深的山中禅院景象,通过对亭台、山势、古井、阴云、星光和人居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静谧世界。诗人似乎在赞美这种超然物外的生活状态,同时也流露出自己对于归隐田园的向往之情。

山脉蜿蜒,亭台建筑紧贴着山势,绿意盎然直达山顶。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也象征着禅院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境界。古井虽小,却能通往大海,寓意深远,但窟中的阴云却始终难以触及天际,这可能暗示了人世间的种种限制。

星光点缀在树梢之末,万户千家都在屋檐之前,这些细节描写不仅形象生动,更凸显出禅院周围的繁华与宁静的对比。诗中“我来可要归禅老”表达了诗人对于禅宗生活的向往,而“一寸寒灰已达玄”则透露出一种对于尘世的超脱和对禅定境界的追求。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艺术功力,更通过其独特的意象和情感,传递了一种超脱红尘、返璞归真的精神追求。

作者介绍
方干

方干
朝代:唐   号:玄英   籍贯:睦州青溪(今淳安)   生辰:809—888

方干(836—903),字雄飞,号玄英,门人私谥曰玄英先生。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安)人。为人质野,喜凌侮。每见人设三拜,曰礼数有三,时人呼为“方三拜”。徐凝一见器之,授以诗律。唐宪宗元和三年举进士。钱塘太守姚合视其貌陋,缺唇,卑之。懿宗咸通中,隐居会稽镜湖。有诗集。
猜你喜欢

过郑处士山庄二首·其一

凿溪南浦曲,栽援北岩阿。

野膳调藜荏,山依缉薜萝。

钓潭因旧迹,樵路起新歌。

欲知幽赏处,青青松桂多。

(0)

江上别徐惟和兄弟

驿路风吹杨柳枝,江云江草不胜悲。

也知远道终须别,借得离筵驻片时。

(0)

元夕宿泉州洛阳桥

春风又渡洛阳桥,柳色青青伴寂寥。

回首故园今夜月,满江灯火上寒潮。

(0)

南湖

南湖二月水如天,罗绮东风醉少年。

十里好山多看尽,琵琶催拨夕阳船。

(0)

咏茉莉

九里花田走赣航,惯先朱夏斗芬芳。

贮来深院人人喜,开近斜阳夜夜香。

养彻龙膏专荐寝,?盘蛮髻更添妆。

西窗月色凉何事,照见明珠堕枕旁。

(0)

秋日苦雨

秋水渐浮堤,青禾白鹭栖。

祝篝空有意,抱瓮已无畦。

蛩欲依人诉,鸠偏逐妇啼。

不堪翘首望,天际湿云低。

(0)
诗词分类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诗人
孙浩然 陈宗礼 孟珙 方孝标 仲长统 胡煦 叶李 郑常 陈翥 沈荃 苏小小 杜淹 仇靖 彭端淑 李陵 杨嗣复 宋教仁 富嘉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