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归宗山籁一百四首·其五十七》
《归宗山籁一百四首·其五十七》全文
明 / 释函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密树连云暗,残荷杂草香。

心孤寄水月,年迈历秋霜。

世有高僧传,人无辟谷方。

方知林下士,多半为閒忙。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山中寂静清幽的画面。诗人通过“密树连云暗”这一句,以浓密的树木与连绵的云彩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深远而神秘的氛围。接着,“残荷杂草香”则将画面从视觉转向嗅觉,残荷的枯萎与杂草的清香交织,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也暗示着季节的更迭和生命的循环。

“心孤寄水月,年迈历秋霜”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水中的月亮象征着永恒与静谧,而“年迈历秋霜”则直接点明了岁月的无情与个人的衰老。这两句诗情感深沉,富有哲理,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残酷与生命的脆弱。

“世有高僧传,人无辟谷方”则反映了诗人对于修行与生活的思考。高僧的故事流传于世,但辟谷(一种不食五谷的修行方法)的秘方却无人知晓,这或许是在探讨精神追求与物质生活之间的关系,以及在现代社会中,如何在忙碌与喧嚣中寻得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最后,“方知林下士,多半为閒忙”一句,是对前文的总结与反思。林下的士人看似闲适,实则忙碌,这既是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也是对人生状态的深刻洞察。诗人通过这句诗,表达了对现代人生活状态的思考,以及对简单、自然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观念,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深度的作品。

作者介绍

释函是
朝代:明

函是(一六〇八——一六八六),字丽中,别字天然,号丹霞老人。本姓曾,名起莘。番禺人。年十七补诸生,与里人梁朝钟、黎遂球、罗宾王、陈学佺辈,并以高才纵谈时事,举明思宗崇祯六年(一六三三)乡试第二。会试不第,谒僧道独于庐山,祝发于归宗寺。既返广州,主法诃林。明亡,徙番禺雷峰,创建海云寺,举家事佛。孤臣节士,皈依者众。历主福州长庆、庐山归宗,及海幢、华首、丹霞、介庵诸刹,晚年主法雷峰。著有《瞎堂诗集》等。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猜你喜欢

枸杞

春槃撷新芽,秋篚得红实。

霜根酿我醪,色味两奇绝。

老人鬓已丝,处子何由得。

早佩斯人言,百岁真瞬息。

今我幸未衰,妙药况咫尺。

食前得珍蔬,新酿扫故疾。

瘴海风土恶,地气侵腰膝。

玄鬓或伛偻,襁褓颜已墨。

西河安可冀,北归愿如昔。

区区摘苍耳,粗陋非所敌。

(0)

自秦入蜀道中绝句三首·其三

南枝北枝春事休,啼莺乳燕也含愁。

朝来回首频惆怅,身过秦川最尽头。

(0)

归隐

碧树深林夏景凉,薰风飘竞日偏长。

闲时棋局娱宾乐,忙里吟诗慰己惶。

臣节栎才惟谨肃,圣明敷德化顽强。

退暇狂声心犹耿,祈愿烽烟息障疆。

(0)

登第后道中灯下读书

十载灯前笔下耕,如今雁塔幸题名。

他年若遂平生志,肯为长檠弃短檠。

(0)

送张德远宣抚川陕二首·其一

维扬倾盖意相投,国事当时已共忧。

铁马勤王曾并辔,戎衣护圣每同舟。

山西气槩终须在,塞北烟尘漫不收。

宗社有灵天悔祸,尚期一战扫边愁。

(0)

死心禅师舍利赞

地水火风,动暖坚湿。是中何从,出此坚实。

盖众生心,引大法力。化为光明,圆粹五色。

稽首死心,骂人老贼。

(0)
诗词分类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诗人
张鸣善 杨恽 崔益铉 傅伯成 刘清之 冯桂芬 唐文治 佛图澄 曹叔远 陈东甫 郑絪 陈去病 胡旦 王季烈 何如璋 朱兴悌 杨昭俭 张民表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