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如赭,莫战最为良。
若或不依须见败,客军得胜主军伤,宜且守封疆。
月如赭,莫战最为良。
若或不依须见败,客军得胜主军伤,宜且守封疆。
这首诗以兵法为题,通过“月如赭”这一形象的比喻,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军事战略相联系,展现了作者对战争策略的独特见解。
“月如赭”,赭色在古代多指红色,这里用来形容月亮的颜色,暗示夜晚的战场环境,同时也可能象征着战争的激烈和残酷。这样的开篇,就营造出一种紧张而肃穆的氛围,预示着接下来将探讨的战争主题。
接着,“莫战最为良”,这句话直接点明了作者的观点——在某些情况下,避免直接冲突反而是一种明智的选择。这不仅仅是对军事策略的建议,也暗含了对人性、道德以及战争本质的深刻思考。
“若或不依须见败”,进一步阐述了遵循正确策略的重要性。如果违背了这些策略,那么失败几乎是不可避免的。这不仅强调了战略规划的必要性,也提醒人们在面对复杂局势时,应保持冷静和理性,避免冲动行事。
“客军得胜主军伤,宜且守封疆”,这两句则从战争的结果出发,指出在特定条件下,防守比进攻更为有利。这不仅是战术上的考虑,也是对战争伦理的一种反思,即在追求胜利的同时,也要考虑到战争带来的破坏和损失,以及和平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深入浅出地探讨了战争中的战略选择、道德考量以及和平的价值,体现了作者对军事智慧和人类文明深层次的理解。
还因礼乐借登坛,力尽驱驰转更难。
麾下虎符徵未合,匣中龙剑恨谁弹。
偏师欲奋长缨请,匹马能冲组练残。
刲后杲卿空有舌,哭回弘演已无肝。
从他一蹶星同陨,留得孤忠璧自完。
百粤风神开庙社,七闽精爽傍衣冠。
丹心日月天俱捧,紫气虹霓海并寒。
为道鲸波诸稍戢,只今重译满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