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韵见独知宗朝议见贻之什》
《次韵见独知宗朝议见贻之什》全文
宋 / 李弥逊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遥遥幽人居,宛在苍林间。

霜华驻秋清,风月喧昼闲。

臞仙厌山寂,按竹俯人寰。

面会良独少,语酣遂忘还。

岂无纷华地,心事了不关。

诗成若鸣琴,志在水与山。

君看陌上尘,工作颔下斑。

何如对茗碗,泉罂煮潺潺。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yùnjiànzhīzōngcháojiànzhīshén
sòng / xùn

yáoyáoyōurénwǎnzàicānglínjiān

shuānghuázhùqiūqīngfēngxuānzhòuxián

xiānyànshānànzhúrénhuán

miànhuìliángshǎohānsuìwànghái

fēnhuáxīnshìleguān

shīchéngruòmíngqínzhìzàishuǐshān

jùnkànshàngchéngōngzuòhànxiàbān

duìmíngwǎnquányīngzhǔchánchán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逸者在深山中的生活情景。"遥遥幽人居,宛在苍林间"表达了诗人对远离尘世的幽静生活的向往和享受。"霜华驻秋清,风月喧昼闲"则是对这种生活中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既有寒冷的霜花,也有明亮的秋日,以及夜晚的月光与白天的微风交织出的和谐氛围。

接下来的"臞仙厌山寂,按竹俯人寰"展示了诗人与大自然之间的亲密关系,他如同一位隐居的仙人,对山林中的寂静感到满足,甚至能倾听竹间的人语。"面会良独少,语酣遂忘还"则透露出诗人偶尔与他人的交流,也许是与同道中人,在酒酣之际,谈论着心事而忘却了归途。

后面的"岂无纷华地,心事了不关"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的冷漠和超然,他的心事已了,无需再与纷扰尘世的烦恼挂钩。"诗成若鸣琴,志在水与山"则是对诗人的创作状态和生活理念的总结,他的诗歌如同琴声般美妙,他的志向就是要在水的流动和山的静谧中寻找灵感。

最后两句"君看陌上尘,工作颔下斑。何如对茗碗,泉罂煮潺潺"是诗人对朋友的建议或自我安慰,希望能够远离世俗的尘嚣,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就像品味一杯清茶那样简单而美好。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自然和内心世界的深刻体验。

作者介绍
李弥逊

李弥逊
朝代:宋   号:筠西翁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生辰:1085~1153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猜你喜欢

杨伯子过访翌日以两诗见贻因次韵答·其一

晴色今朝好,春光恰半头。

波情如钓渭,圃事胜封留。

瘦觉中黄合,閒宜大白浮。

无端同志侣,相过结诗愁。

(0)

次韵酬喻工部雪中见怀

坐厌增冰地,遥思胜热城。

忘名全道用,远俗养诗情。

枕病怜幽独,心交阻合并。

晴春开径在,自断学渊明。

(0)

次韵罗端规二首·其一

世态从渠变,前山只么新。

关门便懒退,遇事少躬亲。

和我诗何益,知公道不贫。

两旬才识面,枉是自由身。

(0)

题赵祖文画

破烟飞鹭不排行,林外青山閟晓光。

村犬吠人循岸走,见成诗句省思量。

(0)

题本觉寺·其二

一径横穿藓翠封,满空声动玉琤淙。

林居岂是无修竹,未有清阴似此浓。

(0)

集英殿立侍观进士唱名六首·其四

青衫如草照春塘,争傍龙墀捧敕黄。

功业便从今日去,莫教人道只文章。

(0)
诗词分类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诗人
李希圣 柳永 林逋 李觏 朱彝尊 彭孙遹 萧纲 吴藻 陈邦彦 李流芳 皮日休 曹彦约 沈约 李峤 何绍基 周霆震 张舜民 倪瓒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