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赠新罗僧》
《赠新罗僧》全文
宋 / 陈允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便帆才过日东来,浅色伽梨短样裁。

野鹤怨时心共远,海鲸降处定初回。

长年守律因师戒,中土传经为国灾。

几日应酬官事了,南湖听法雨华台。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zèngxīnluósēng
sòng / chényǔnpíng

便biànfāncáiguòdōngláiqiǎnjiāduǎnyàngcái

yuànshíxīngòngyuǎnhǎijīngjiàngchùdìngchūhuí

chángniánshǒuyīnshījièzhōngchuánjīngwèiguózāi

yìngchóuguānshìlenántīnghuátái

翻译
刚刚驶过的船帆是从东方来的,裁剪的是浅色的伽梨图案。
野鹤因时令而哀怨,心志与远方一同辽阔,海鲸降临时,必定会初次返回。
长久以来遵守戒律是因为师训,中原传播佛法却成为国家的灾难。
官事处理完毕后,我将在南湖边聆听讲经的法雨,在华台之上。
注释
便帆:快速的帆船。
伽梨:佛教中的僧衣图案。
野鹤:象征高洁之士。
长年:长久以来。
中土:中原地区。
官事:公务。
南湖:指某个南方湖泊。
法雨:比喻佛法的教化。
华台:可能指佛塔或讲经之处。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允平所作的《赠新罗僧》。诗中描绘了一幅僧人乘船东来的画面,"便帆才过日东来,浅色伽梨短样裁",形象地写出僧人乘着轻快的帆船从东方而来,身披浅色僧衣,裁剪得体。接着,诗人以"野鹤怨时心共远"比喻僧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内心的超然,"海鲸降处定初回"则寓言僧人如海中的巨鲸,随波逐流但内心坚定。

诗中提到僧人常年遵守戒律,体现了其修行的严谨,"长年守律因师戒",同时他传播佛法的行为也被视为国家的福祉,"中土传经为国灾",暗示佛法对于国家稳定的重要性。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僧人结束俗务后能去南湖静听佛法的期待,"几日应酬官事了,南湖听法雨华台",流露出对僧人清修生活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僧人的形象和生活,展现了僧人的修行境界以及佛法在社会中的作用,表达了诗人对僧人的敬仰和对清净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
陈允平

陈允平
朝代:宋   字:君衡   号:西麓   籍贯:宋末元初四明鄞县(今浙江宁波市鄞县)   生辰:1215-1220

陈允平,字君衡,一字衡仲,号西麓,宋末元初四明鄞县(今浙江宁波市鄞县)人。生卒年俱不确定,前人认为“把陈允平的生年定在宁宗嘉定八年到十三年之间(1215-1220)比较合理”,“卒年疑在元贞前后,与周密卒年相去不远”,暂依之。少从杨简学,德祐时授沿海制置司参议官。有诗集《西麓诗稿》,存诗86首,《全宋诗》另从《永乐大典》辑3首,从《诗渊》辑50首,共计139首。有词集《日湖渔唱》和《西麓继周集》,各存词86首和123首,还有5首有调名而无词,《全宋词》无另辑者,共计209首。 
猜你喜欢

壬辰重见彗星

有彗起东北,光芒天际浮。

三年忽两见,十日未全收。

自是人心玩,谁言天道幽。

鲁嫠不恤纬,涕泗欲横流。

(0)

悯蛮方铺司

蛮方铺司老无齿,接官手持一伞子。

上衣短小才至胫,头巾破裂直掩耳。

不辞官府递文书,只怕奸豪索钱米。

我时驱车过南鄙,铺司长跪呼不起。

忽闻班军在后来,仓皇走入丛篁里。

(0)

经徐州戏马台

落日彭城西,过此戏马台。

荒垣与败堑,历历皆蒿莱。

忆昔楚王籍,仗剑江东来。

百战争中原,叱咤声若雷。

汉王揽群策,楚王轻群材。

淮阴既先亡,亚父亦见猜。

譬如鹰隼飞,羽翼先剪裁。

区区习马足,何以定九垓。

莫云气盖世,此气亦易衰。

莫云力拔山,此力亦易摧。

汉营星月高,四面楚声哀。

起饮泣帐下,毋乃徒为哉。

(0)

送陈白沙归南海·其九

圣学论一贯,斯最为要义。

自从参赐远,谁领言下意。

圣以一贯万,体用无二致。

学者求之万,其一乃可至。

执著固云非,超悟亦未是。

功深与力到,庶几有真契。

(0)

黄山观汤泉及龙池小憩祥符寺·其二

四山回合驾飞桥,似隔云间万里遥。

蜃气半天浮海市,龙雷平地起风潮。

云中鹤叟春锄药,月下青童夜弄箫。

碌碌尘寰成底事,却将奇绝付渔樵。

(0)

赠陆彦功医士

林杏飞香拥一廛,往来多羡好心田。

谱分歙邑留先业,方自忠州得世传。

医国有名曾赴召,活人无算不论钱。

蹇予多病劳君久,为客题诗感昔年。

(0)
诗词分类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诗人
翁文灏 陈从周 余菊庵 黄绮 陈仁德 邓潜 冯振 林庚白 姚鹓雏 王季思 罗锦堂 吴玉如 常燕生 邵祖平 陈以鸿 王理孚 杨赓笙 苏渊雷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