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湾江上水,直直渡头烟。
烟散乌啼岸,水寒渔聚船。
已过残邑里,未到好山川。
欲慕东林远,高眠槐柳边。
湾湾江上水,直直渡头烟。
烟散乌啼岸,水寒渔聚船。
已过残邑里,未到好山川。
欲慕东林远,高眠槐柳边。
这首《舟中口号》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江上行舟图景。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比与动态变化的手法,将静谧与动人的自然景象交织在一起。
首句“湾湾江上水”,描绘了江水蜿蜒曲折的形态,给人一种流动而深邃的感觉。接着,“直直渡头烟”则通过“直直”的形容词,突出了渡口处烟雾缭绕的景象,与前一句的曲线美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江面与岸边的不同风貌。
“烟散乌啼岸”一句,画面更加丰富起来。随着烟雾的消散,乌鸦的啼叫声在寂静的夜晚显得格外清晰,增添了诗的意境深度。这不仅描绘了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环境的宁静与生命的活力。
“水寒渔聚船”则进一步展现了江面的冷清与渔民的生活状态。寒冷的江水并未阻挡渔民的劳作,他们聚集在船上,与自然和谐共存,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生活画卷。
“已过残邑里,未到好山川”两句,诗人通过空间的转换,表达了对远方美好景色的向往。虽然已经离开了破旧的城镇,但还未到达风景如画的山川,这种期待与憧憬,增加了诗歌的情感层次。
最后,“欲慕东林远,高眠槐柳边”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远离尘嚣、隐居生活的向往。他希望能在东林(可能指佛教圣地)附近,于槐柳树下安然入睡,追求心灵的宁静与解脱。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语言平实而不失韵味,情感真挚而富有哲理,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