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登通天塔》
《登通天塔》全文
明 / 释今无   形式: 古风

撑拄通天塔,翱翔砥柱堂。

舣舟一上裂天荒,韶石下关回澜狂。

双丸终古走寒光,此地乃尔高昂昂。

不独河低天亦低,九成台上风琅琅。

带得秋心过晚峡,还将逸眼傲朝霜。

因忆去年登海鳌,扶胥脚底起洪涛。

短鬓萧萧难掩雪,力弱心长首重搔。

(0)
鉴赏

这首诗以“登通天塔”为题,由明代诗人释今无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攀登通天塔的壮丽景象和内心感受。

首句“撑拄通天塔,翱翔砥柱堂”,以夸张的手法,将通天塔与砥柱堂并提,形象地展现了塔之高耸入云,气势磅礴。接下来,“舣舟一上裂天荒”,写出了诗人乘船到达塔顶,仿佛裂开天荒的壮举,充满了豪迈之情。随后,“韶石下关回澜狂”,通过描绘韶石下的波涛汹涌,反衬出塔顶的宁静与高远,形成鲜明对比。

“双丸终古走寒光,此地乃尔高昂昂”,诗人以“双丸”象征日月星辰,描述它们在夜空中永恒地闪耀,以此来赞美塔顶的高峻与不凡。接着,“不独河低天亦低,九成台上风琅琅”,进一步强调了塔的高度,仿佛连天空也显得低垂,而九成台上的风吹过,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增添了诗的意境美。

“带得秋心过晚峡,还将逸眼傲朝霜”,诗人借秋心和朝霜,表达了自己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坚韧与乐观态度,即使是在艰难的晚峡中,也能保持一颗闲逸的心,傲视严霜。最后,“因忆去年登海鳌,扶胥脚底起洪涛”,诗人回忆起去年登上海鳌的经历,那时脚下是汹涌的洪涛,而现在站在这座通天塔上,心境更加开阔,感慨万千。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以及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既有壮阔的气势,又不乏深沉的情感,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作者介绍

释今无
朝代:明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猜你喜欢

南歌子.茉莉

素质盈盈瘦,娇姿淡淡妆。曲勾阑畔倚秋娘。

一撮风流都在、晚西凉。彩线串层玉,金篝络细香。

半钩新月浸牙床。犹记东华年少、那门相。

(0)

山中吟·其九

身在此山中,闲情薄太空。

行歌白云里,白云连崆峒。

(0)

次韵家弟所赋

曹刘方驾信优为,不废东郊坐保釐。

投蚓问公逢老手,联珠及我愧连枝。

定知来者倾三叹,共了流年费几诗。

瘀絮车斜敢将去,乐天那畏一微之。

(0)

次韵邢九思

百年鼎鼎杂悲欢,老去初依六祖坛。

玄晏不堪长抱病,子真那复更为官。

山林未必容身得,颜面何宜与世看。

白帝高寻最奇事,共君盟了不应寒。

(0)

出山二首·其一

阴岩不知晴,路转见朝日。

独行修竹尽,石崖千丈碧。

(0)

赛神曲

丛祠千岁临江渚,拜贶今年那可数。

须晴得晴雨得雨,人意所向神辄许。

嘉禾九穗持上府,庙前女巫递歌舞。

呜呜歌讴坎坎鼓,香烟成云神降语。

大饼如槃牲腯肥,再拜献神神不违。

晚来人醉相扶归,蝉声满庙锁斜晖。

(0)
诗词分类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诗人
髡残 王镕 金人瑞 叶衡 狄仁杰 李旦 刘几 陈昌齐 惟俨 凌廷堪 任伯雨 西鄙人 虞姬 刘令娴 李夔 华允诚 曾公亮 胡深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