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有千秋计,名山独著书。
閒逢僧亦可,静问我何如。
仪羽青霄上,原泉潦水馀。
和篇须早及,东望正勤渠。
公有千秋计,名山独著书。
閒逢僧亦可,静问我何如。
仪羽青霄上,原泉潦水馀。
和篇须早及,东望正勤渠。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邵宝所作的《答杨仪部》。邵宝以“千秋计”开篇,寓意深远,展现出对历史长河中个人功业的思考与规划。接着,“名山独著书”一句,既是对自身文采的自信,也暗含着对文学成就的追求与向往。
“閒逢僧亦可,静问我何如。”这两句描绘了诗人闲适的生活状态,与僧人交谈,寻求心灵的宁静与解答。这里的“我何如”,不仅是在询问自己,也是在探索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仪羽青霄上,原泉潦水馀。”诗人以“仪羽”比喻自己的理想追求,如同飞翔于青天之上的仪仗,高远而壮丽;而“原泉潦水馀”则象征着人生的起点与归宿,从涓涓细流到最终汇入大海,寓意着人生的起承转合与最终的归宿。
最后,“和篇须早及,东望正勤渠。”诗人鼓励友人要抓紧时间创作,表达出对文学创作的热忱与期待。同时,通过“东望”这一动作,寄托了对未来的憧憬与希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个人理想、人生意义以及文学创作的深刻思考,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哲理,体现了明代文人的风骨与情怀。
阴阴木叶遮深院,珠帘半钩梅雨。
润入琴丝,滴开蕉卷,金兽水沉低炷。两枝琼树。
趁小阁幽闲,凭肩私语。
细瀹清泉,紫瓯浮雪漾花乳。
为欢谁道昼永,湿云看渐散,斜照微吐。
淡月黄昏,低阑薄袖,倚皱一痕金缕。画谯闻鼓。
更窗下分灯,竞标新句。绣被浓熏,雾笼双彩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