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消烦暑涤尘襟,昏雾那堪十日阴。
骤洒犹将书喜雨,奔倾旋复赋愁霖。
冯夷欲洗佳兵气,闾左翻怀及溺心。
为问霁云无处所,青畦已没碧茸深。
欲消烦暑涤尘襟,昏雾那堪十日阴。
骤洒犹将书喜雨,奔倾旋复赋愁霖。
冯夷欲洗佳兵气,闾左翻怀及溺心。
为问霁云无处所,青畦已没碧茸深。
这首诗名为《苦雨(其一)》,是明代诗人韩日缵的作品。诗中描绘了连绵不绝的雨水给人们带来的烦忧与愁绪,同时也蕴含着对自然现象的深刻思考。
首句“欲消烦暑涤尘襟”,表达了诗人希望借由雨水冲刷掉心中的烦躁与尘埃,寻求心灵的净化。接着,“昏雾那堪十日阴”描绘了长时间阴雨连绵的景象,使得原本明亮的世界变得昏暗,暗示了持续的雨水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压抑感。
“骤洒犹将书喜雨,奔倾旋复赋愁霖。”这两句对比鲜明,前一句以“书喜雨”表达对雨水的欣喜,可能是指雨水对于农田的滋润作用;后一句“愁霖”则反映了雨水过多导致的愁绪,如洪水泛滥、道路泥泞等负面影响。这种情感的转变,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复杂多面性的深刻洞察。
“冯夷欲洗佳兵气,闾左翻怀及溺心。”这里引用了神话中的水神冯夷,意在表达雨水不仅能够清洗尘埃,还能清除人心中的杂念和忧虑。然而,“闾左翻怀及溺心”则暗示了雨水带来的灾难,如洪水淹没家园,让人心生恐惧和哀伤。
最后,“为问霁云无处所,青畦已没碧茸深。”诗人以疑问的语气询问晴朗的云彩何去何从,表达了对结束这场苦雨的渴望。同时,通过“青畦已没碧茸深”这一景象,既展现了雨水对土地的浸润,也隐含了对自然恢复生机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苦雨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深刻思考和对人类情感的细腻捕捉,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有对人世苦难的同情,体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未到小寒,暗催芳信,又经几许昏晓。
料得南枝,应先开早。穿竹傍篱未找。
隔林翠羽,似梦里、一声声报。
且过野桥探看,逋仙同我孤悄。追思去年花好。
怎今年、者般花少。不见玉人信息,共谁索笑。
莫怪旧盟易杳。只怪得破馨风力小。
不为花劳,花迟人老。
待凉小立秋千外,争如旧年秋态。
怕说秋来,还说秋去,可是秋心无赖。赏秋至在。
费忙里秋吟,枉婴秋痗。
好迭秋笺,和他秋露写余嘅。问秋今尚余几。
又重番秋雨,把秋揉碎。
花诧秋魔,月嗟秋蚀,酝酿秋情如醉。秋虫苦吠。
似对我悲秋,凄然秋籁。秋梦支离,恨秋宵无睡。
月又沈沈锉。拥寒衾依稀寻梦,梦偏难作。
长记个人分手约,佳节元宵将过。
问到底人还来么。
便是不来应有信,武昌鱼食饱宁忘我。
定闲煞,两眉锁。书生结习吾真左。
十年来相逢到处,揶揄鬼大。
除却卿能知我者,此外有谁许可。
我有泪只为卿堕。
从古伤心无过得,是红颜老共青衫破。
待迦叶,说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