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中白璧月同圆,纵入秦庭莫浪传。
可怪人间无合处,郧江虹色已经年。
怀中白璧月同圆,纵入秦庭莫浪传。
可怪人间无合处,郧江虹色已经年。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世贞的作品《闻敬美使秦中要取道太和一晤(其一)》中的第一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与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出使秦国的关切与期待。
首句“怀中白璧月同圆”,以“白璧”比喻珍贵的友情或礼物,与“月同圆”形成和谐美好的画面,暗示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友谊如同满月般圆满。同时,“怀中”二字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温暖与期待,仿佛怀揣着这份珍贵的友情,期待着友人的归来。
次句“纵入秦庭莫浪传”,则在表达对友人出使秦国的担忧与祝福。诗人希望友人在面对复杂的政治环境时,能够保持谨慎与低调,避免不必要的纷扰与波折。这里的“秦庭”既指秦国的宫廷,也暗喻险恶的政治环境,而“莫浪传”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安全与声誉的深切关怀。
后两句“可怪人间无合处,郧江虹色已经年”,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感叹于人世间往往难以找到真正的和谐与理解,即使是在自然美景如郧江彩虹般的美好时刻,也无法完全摆脱人间的纷扰与矛盾。这两句不仅反映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无奈与感慨,也寄托了对友人出使成功、平安归来的美好祝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与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对友人出使的关切以及对复杂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学使夜宴朝自经,大吏往视闻哭声。
父涕不止弟跪迎,遗笔惨淡诉不平。
云有同乡合浦令,正机其名何其姓。
明欺暗算事不定,一死上报天子圣。
大吏驰驿闻,学臣言有因。
去夏试廉州,说令书云云。
令上谒,面请托,未可知,通恶幕,事下太守张,太守上状钤以章。
令无夤缘内外作奸事,反覆不及请托字。
科场请托吁可惊,按律不问行未行。
当时不难摄令使对簿,移书学使指实期分明。
两造具在事立辨,是岂疑岳忧难成。
学臣返旆况屡见,语不及此非人情。
安人息事亦政体,讵料贵客能捐生。
即今此狱莫穷竟,谁起九原同折证。
或传牍背奴有词,渡海风涛得心病。
海外归来正及秋,历试广惠潮三州。
不闻心病致慌惚,渡海安稳有弟同归舟。
此为致死由,此语恐未实。
披发何由诉大荒,苦海魂迷招不得。
吁嗟乎,昔之学使在教士,今日好官足欢喜,君亦犹夫众人尔。
君知畏,君知耻,虑污名,乃至此。
人皆腼然生,彼独留然死。
律以大义无恕词,苟非其人莫轻訾。
寄语大吏弗尔恼,富贵由来多寿考。
《哀学使》【清·陈鸿墀】学使夜宴朝自经,大吏往视闻哭声。父涕不止弟跪迎,遗笔惨淡诉不平。云有同乡合浦令,正机其名何其姓。明欺暗算事不定,一死上报天子圣。大吏驰驿闻,学臣言有因。去夏试廉州,说令书云云。令上谒,面请托,未可知,通恶幕,事下太守张,太守上状钤以章。令无夤缘内外作奸事,反覆不及请托字。科场请托吁可惊,按律不问行未行。当时不难摄令使对簿,移书学使指实期分明。两造具在事立辨,是岂疑岳忧难成。学臣返旆况屡见,语不及此非人情。安人息事亦政体,讵料贵客能捐生。即今此狱莫穷竟,谁起九原同折证。或传牍背奴有词,渡海风涛得心病。海外归来正及秋,历试广惠潮三州。不闻心病致慌惚,渡海安稳有弟同归舟。此为致死由,此语恐未实。披发何由诉大荒,苦海魂迷招不得。吁嗟乎,昔之学使在教士,今日好官足欢喜,君亦犹夫众人尔。君知畏,君知耻,虑污名,乃至此。人皆腼然生,彼独留然死。律以大义无恕词,苟非其人莫轻訾。寄语大吏弗尔恼,富贵由来多寿考。
https://shici.929r.com/shici/35YD8tJe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