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紫阳先生感兴诗二十首·其十四》
《和紫阳先生感兴诗二十首·其十四》全文
宋 / 刘黻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书法严贬褒,明辨邪正根。

寒暑自迭禅,日星常与存。

浮云岂不翳,昭晰谁其昏。

笔削匪烂报,执拗开乱原。

(0)
注释
书法:指书法艺术。
严贬褒:严格区分赞扬和批评。
邪正根:善恶的根本。
寒暑自迭禅:冬夏交替的禅修生活。
日星:太阳和星星,象征永恒不变。
浮云岂不翳:浮云怎能不遮挡。
昭晰:明亮清晰。
谁其昏:使谁陷入昏暗。
笔削匪烂报:用笔之道并非简单的回报。
执拗:坚持己见,不屈不挠。
开乱原:揭示混乱的源头。
翻译
书法评判善恶,清晰分辨是非本源。
冬夏交替修行,日月星辰永远相伴。
浮云怎能遮蔽,光明清晰何人使之昏暗。
用笔之道并非随意报答,坚持真理能揭示混乱的根源。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刘黻创作的,收录在他的《和紫阳先生感興诗二十首》中的第十四首。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于书法艺术的深刻理解和高超鉴赏能力。

"书法严贬褒,明辨邪正根" 表示对书法的评价既严格又公允,能够分清是非善恶的根本。这两句强调了书法批评的重要性和准确性。

"寒暑自迭禅,日星常与存" 这里的“寒暑”指的是四季更迭的气候变化,而“日星”则象征着时间的流转。全句表达了自然界中寒热交替和昼夜更替的规律性,以及书法艺术在这不断变换中的永恒存续。

"浮云岂不翳,昭晰谁其昏" 这里“浮云”指的是天空中的浮动云彩,“翳”则有遮蔽之意。全句是在问,即使是飘渺的云雾,也难以阻挡书法艺术的明晰与光辉。

"笔削匪烂报,执拗开乱原" 这两句描绘了书法家运笔时的状态,“笔削”形容笔势的锐利,“匪烂报”则是说这种锐利并非浅显易见。后半句“执拗开乱原”表达了在书写过程中,作者能够坚持自己的风格,不随波逐流。

整首诗通过对书法艺术的深刻理解和精妙描绘,展现出刘黻对书法不仅是技术上的追求,更是精神层面的寄托。

作者介绍
刘黻

刘黻
朝代:宋

(1217—1276)温州乐清人,字声伯,号蒙川、质翁。少读于雁荡山僧寺,理宗淳祐十年试入太学。以上书忤执政,安置南安军。及还,复极言政治得失。以材署昭庆军节度掌书记,由学官试馆职。历监察御史,改正字,官至吏部尚书兼工部尚书、中书舍人。元兵陷临安,陈宜中谋拥二王,迎黻共政,行至罗浮病卒。有《蒙川遗稿》。
猜你喜欢

咏琵琶

回窗映华表,连环系锦绦。

桃叶双鬟小,枫香一调高。

牛羊上青冢,狐兔没黄蒿。

留宾芳夜促,且欲醉蒲桃。

(0)

元夜奉诸公饮瞻辰草堂

老去风情异少年,元宵留客纸灯前。

清筵素月宜觞咏,绣陌香尘隔管弦。

火树远飘烟霭处,星河斜挂雪晴天。

更阑不醉休辞去,回首欢娱易惘然。

(0)

怀湘曲

湘筠寒翠满,白日起秋云。

美人杳何处,江气长氤氲。

手持紫玉管,遥望青霞君。

蔼蔼波水暮,何由致慇勤。

(0)

送焦知县升彰德知府

曾于乌府播芳声,又向花封报政成。

皂盖朱轓今日宠,玉壶秋月旧时清。

爱民须体朝廷意,卧辙偏伤父老情。

见说调羹还有待,一麾宁许久专城。

(0)

题牡丹图

东家牡丹不论叶,西家桑柘不论花。

花前把酒酹红玉,一滴谁沾桑叶绿。

隔墙羯鼓春逄逄,人散酒阑花亦空。

采桑养蚕百筐满,子子孙孙衣著暖。

明年赁地过东墙,拔却牡丹多种桑。

(0)

远浦归帆

远浦归舟鸟外还,棹歌迢递过前滩。

丹枫树里帆初落,多少青山夕照间。

(0)
诗词分类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诗人
张元济 许世英 吴宗慈 李烈钧 马占山 陈叔通 熊式辉 胡适 唐生智 曾琦 罗家伦 朱德 叶圣陶 程天放 冯友兰 张大千 谢觉哉 梁寒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