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作尧时夫,不乐蜀中相。
-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尧夫对蜀相李昊的回答,通过对比“甘作尧时夫”与“不乐蜀中相”的态度,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与现实、个人与政治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思考。
“甘作尧时夫”,意味着诗人愿意像古代贤明君主的臣子一样,忠诚于国家,为国效力,即使在艰难困苦中也无怨无悔。这里暗含了对理想政治状态的向往,即君明臣贤,社会和谐的理想图景。
而“不乐蜀中相”,则表达了一种对当时实际政治状况的不满或无奈。蜀中相可能指的是蜀地的宰相或其他高官,这里的“不乐”可能包含了对权力运作、政治腐败、或是与理想政治理想相悖的行为的批评。诗人通过这一对比,展现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反思,以及对真正能实现公正、仁爱政治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传达了诗人对于理想政治的追求和对现实政治的批判,体现了唐代文人士大夫对于社会正义和道德理想的执着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摸鱼儿·其十一
正何须、阳关肠断,吴姬苦劝人酒。
中年怀抱萦萦处,看取伴烟和柳。柳摇首。
笑飞到家山,已是酴醾后。留连话旧。
问溪上儿童,颇曾见我,有此故人否。
相逢地,还忆今宵三韭。青山知了迎候。
东风自送归帆去,吹得乱红沾袖。暮云皱。
听杜宇高高,啼向无何有。江花垂手。
任春色重来,江花更好,难可少年又。
送韦秀才赴举
鄱阳中酒地,楚老独醒年。
芳桂君应折,沈灰我不然。
洛桥浮逆水,关树接非烟。
唯有残生梦,犹能到日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