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赋得送贾岛谪长江》
《赋得送贾岛谪长江》全文
唐 / 李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敲驴吟雪月,谪出国西门。

行傍长江影,愁深汨水魂。

筇携过竹寺,琴典在花村。

饥拾山松子,谁知贾傅孙。

(0)
翻译
骑着驴在月下吟唱,被贬谪离开国都西门。
行走时江水倒映身影,内心愁苦如汨罗江水般深沉。
手持竹杖走过竹林寺庙,珍贵的琴谱藏在花村庄落。
饥饿时捡拾山中的松子充饥,谁能想到我像贾谊那样的不幸之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淡远幽深的意境,开篇即以“敲驴吟雪月”设定了一个宁静而又有些许孤寂的情景。诗人通过敲打着驴背,缓缓前行,在雪花纷飞、明月高悬的夜晚,走向国西门。这不仅是物理空间上的移动,也象征着心灵深处的一种逃离和超脱。

接着,“谪出国西门”一句,则显示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某种放弃或背离。这里的“谪”,即是离开、远去之意,透露出一种无奈与悲凉。

“行傍长江影,愁深汨水魂”两句,更进一步渲染了一种深沉的忧伤情绪。在长江边上,诗人面对那一抹长江之水,只见其倒映出如画般的景致,而内心却充满了无法排遣的忧愁。汨水,即是奔腾的河流声,也许在这里代表着诗人的内心世界——波涛汹涌,难以平息。

“筇携过竹寺,琴典在花村”两句,则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的生活状态。筇,即是编织成的小篮子,携带简单的食物和用品,穿越竹林中的古寺;而琴典,即是常存放于花开满径的村庄之中。这两处场景构建了一个隐逸自适、与世无争的意境。

最后,“饥拾山松子,谁知贾傅孙”一句,更显得诗人生命中的某种艰辛与孤独。在饥饿难耐之时,只能拾取山间的松子充饥,而这种生活状态,除了诗人自己,恐怕无人能够真正理解。这里的“贾傅孙”,很可能是对送行者的昵称或别号,一种亲切而又带有几分哀伤的称呼。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世俗束缚的逃离,以及在大自然中寻求精神寄托的愿望。

作者介绍
李洞

李洞
朝代:唐   字:才江

李洞,字才江,人,诸王孙也。慕贾岛为诗,铸其像,事之如神。时人但诮其僻涩,而不能贵其奇峭,唯吴融称之。昭宗时不第,游蜀卒。诗三卷。 晚唐诗人李洞有一百七十余首诗歌(残句六句)流传至今,其中涉及蜀中的诗篇约有三十首,占其创作总量的六分之一,足见蜀中经历在其诗歌创作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猜你喜欢

和柳道传感怀

已无言语可为阶,野性那兼不好排。

买笑谁挥金似土,浇愁空想酒如淮。

仪庭鹓鹭多乘运,失水鳣鲸自感怀。

物我本无何得丧,且随达士共谈谐。

(0)

题刘理之木石

木石山人枕溪曲,尽日看山如不足。

一朝木石真到眼,昔者寓言今实录。

何年老楠生长空山中,枯根入地蟠蛟龙。

嵌窦玲珑削苍璧,宛如当年苏老之三峰。

浪齧沙沿岁时久,岂知竟落渔人手。

渔人好饮君好奇,驼入君家博升斗。

君不见嗜石相国李与牛,不惜千金购罗搜。

岂知山人奄有一丘壑,只费平原五督邮。

(0)

淮上作

昨日水浅雀儿浴,今日能胜万斛舟。

人生有时亦如此,请看秦淮江水流。

(0)

和萧克有主簿沅州竹枝歌四首·其三

一州一州本有枝,一江一江水可炊。

北人奈事不怕险,南人多情易思归。

(0)

挽李凤林

笃行成迂阔,垂言累隐沦。

儒林多未传,耆旧已无人。

家学传衣重,门生负土新。

未须生世早,相望一沾巾。

(0)

题画十首·其八

雨歇重林烟树湿,风来虚阁晚窗凉。

幽人倚遍阑干久,始识山中兴味长。

(0)
诗词分类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诗人
杨维桢 王哲 孙原湘 俞樾 祁顺 萨都剌 祝允明 贯休 倪谦 陈与义 王守仁 黄淳耀 解缙 王梵志 樊增祥 汪元量 孟郊 周密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