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李咸熙秋岚凝翠图》
《李咸熙秋岚凝翠图》全文
元 / 黄公望   形式: 古风

山林之乐幽且閒,何人卜居云半间。

江亭夐立苍树杪,招提高出碧溪湾。

循溪隐隐穿细路,断岸疏疏起烟雾。

微茫万顷白鸥天,雁阵凫群落无数。

樵歌初断渔唱幽,桥边野老策扶留。

春山万叠西日下,渺渺一片江南秋。

我昔荆溪问清隐,溪上分明如此景。

别来时或狂梦思,忽见此图心为醒。

李侯少年擅丹青,晚岁笔意含英灵。

兴来漫写秋山景,妙入毫末穷杳冥。

无声诗与有声画,侯能兼之夺造化。

临窗点笔试题之,老眼模糊忘高下。

(0)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山水画卷。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山林的幽静与闲适,江亭独立于苍树之巅,碧溪湾中,仿佛与世隔绝。沿溪小径蜿蜒曲折,烟雾缭绕,白鸥翱翔于万顷碧波之上,雁阵与凫群悠然自得。樵夫的歌声与渔人的唱和交织成一曲自然的乐章,桥边的老者悠然自得,岁月静好。夕阳西下,春山万叠,江南秋色如画,美不胜收。

诗人回忆起往昔在荆溪探寻清隐之地的经历,那里的景色与眼前的画卷惊人相似,不禁感慨万千。李咸熙,这位年轻的画家,以其精湛的技艺,将这幅秋山美景生动地呈现在纸上,笔墨之间蕴含着深邃的意境。无声的诗与有声的画,在他的手中完美融合,仿佛能窥见自然界的奥秘。面对这幅作品,诗人仿佛重拾了对生活的感悟,老眼虽模糊,却能感受到画面的高低错落之美。

这首诗不仅赞美了自然风光的壮丽与和谐,也表达了对艺术创作的深刻理解与欣赏。通过描绘山水之美,诗人传达了对宁静生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向往,同时也对艺术家李咸熙的才华给予了高度评价。

作者介绍
黄公望

黄公望
朝代:元   字:子久   号:一峰   籍贯:江浙行省常熟县   生辰:1269-1354

黄公望(1269-1354),元代画家。本姓陆,名坚,汉族,江浙行省常熟县人。后过继永嘉府(今浙江温州市)平阳县(今划归苍南县)黄氏为子,居虞山(今宜山)小山,因改姓黄,名公望,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兼修李成法,得赵孟頫指授。所作水墨画笔力老到,简淡深厚。又于水墨之上略施淡赭,世称“浅绛山水”。晚年以草籀笔意入画,气韵雄秀苍茫,与吴镇、倪瓒、王蒙合称“元四家”。擅书能诗,撰有《写山水诀》,为山水画创作经验之谈。存世作品有《富春山居图》、《九峰雪霁图》、《丹崖玉树图》《天池石壁
猜你喜欢

长相思三首·其一

南望山,北望山,四面重重叠叠山。黄发脚底山。

昨游山,今游山,闻道天台亦好山。明朝更上山。

(0)

临江仙十四首·其五

风流公子无拘束,游春十乘香车。

车中颜色尽如花。连翩从骑,大马锦泥遮。

传闻前任夔州府,子孙年少豪奢。

生民膏血换吴娃。黄金易散,白日易西斜。

(0)

南楼令六首·其三

深院下帘旌。薰炉小篆清。听疏疏、鸳瓦声轻。

缀玉飘琼寒乍紧,问何处,春草生?曾否破新正。

连宵拥病醒。数芳辰、草晕花醒。

独对东风应自笑,消不尽、绮罗情。

(0)

念奴娇十一首·其二

斜风细雨,小重阳过后,几番寒到。

谁唤开筵丛菊下,胜事顿舒怀抱。

绿橘初香,紫螯新健,秋色分餐好。

茶烟轻飏,芸辉四壁相照。

何用擘阮弹筝,清尊密坐,便足供欢笑。

白发萧萧狂不减,何况二人年少。

烧烛题诗,分曹射覆,那惜频倾倒。

宵阑未去,蟾光已堕林表。

(0)

清平乐五首·其五

韶光已去,费却风和雨。

换了单衣凉几许,且向绿阴深处。

樱桃梅豆初圆,拈来一笑生怜。

只有清和风物,朝朝簸弄芳妍。

(0)

踏莎行四首·其二

密叶生秋,微云散绮,晚凉庭院人闲倚。

新词空谱望江南,江南回首三千里。

玉柄摇风,香衫着体,消魂往事重提起。

兜衾小卧不成眠,团圞月照窗纱里。

(0)
诗词分类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诗人
杨发 孔天胤 许兰 翁洮 秦嘉 华岩 范质 何澹 福康安 岑文本 管道升 义净 宋齐丘 刘将孙 廖融 尤棐 李林甫 陈澧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