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缕暗蒙茸。杨柳轻风。雨声多在夜窗中。
春水渐生春事去,流尽残红。新笋绿丛丛。
莺语匆匆。一樽同酹定林公。
十里长松青未了,山北山东。
烟缕暗蒙茸。杨柳轻风。雨声多在夜窗中。
春水渐生春事去,流尽残红。新笋绿丛丛。
莺语匆匆。一樽同酹定林公。
十里长松青未了,山北山东。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郊野景象。起始两句“烟缕暗蒙茸。杨柳轻风。”以朦胧的春烟和轻拂的杨柳之风,营造出一种柔和、迷人的早春气氛。接着,“雨声多在夜窗中”则传递了一种静谧而又有些许忧郁的情绪,将听觉体验融入画面之中。
“春水渐生春事去,流尽残红。”这里的“春水”指的是春天的河流,水势逐渐增强,象征着春意的勃发,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末了的“残红”,或许是指落叶未尽,或是春花即将凋谢,都让人不禁感慨。
新生的竹笋被形容为“绿丛丛”,生机勃勃,充满着生命力。而“莺语匆匆”则捕捉到了鸟儿的欢快歌唱,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和春意盎然。
最后,“一樽同酹定林公。十里长松青未了,山北山东。”诗人似乎在与友人共饮,共同享受这美好时光。而“十里长松”则勾勒出一片广阔的自然景观,松树如波涛般延绵不绝,给予读者无限想象。
整首诗通过对春日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美好瞬间的捕捉和欣赏,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合一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