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人须发森如戟,年少宁为万人敌。
父兄膏血染敌戈,晚作梵王门下客。
西州白氎烂生光,来逐凤栖山寺凉。
万遍莲花君自足,曹溪一滴定须尝。
上人须发森如戟,年少宁为万人敌。
父兄膏血染敌戈,晚作梵王门下客。
西州白氎烂生光,来逐凤栖山寺凉。
万遍莲花君自足,曹溪一滴定须尝。
这首诗《赠诜首座》由宋代诗人李彭所作,通过对僧侣诜首座的描绘,展现了其非凡的气质与精神追求。
首句“上人须发森如戟”,以“森如戟”形容上人的须发,既突出了其形象的威严,也暗示了内心的坚定与不屈。接着,“年少宁为万人敌”一句,赞美了诜首座年轻时的勇猛与不凡,显示了他不仅在武艺上有过人之处,更在精神层面有着超越常人的气魄。
“父兄膏血染敌戈,晚作梵王门下客”两句,通过描述诜首座家族的英勇牺牲和他最终选择遁入佛门的故事,表达了对英雄末路的惋惜以及对信仰转变的深刻理解。诜首座从战场上的勇士转变为佛门弟子,这一转变不仅是个人命运的转折,也是对生命意义和精神追求的深刻反思。
“西州白氎烂生光,来逐凤栖山寺凉”描绘了诜首座来到佛寺后的生活场景,以“白氎”象征纯净与庄严,而“凤栖山寺凉”则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暗示诜首座在佛门中找到了心灵的归宿与安宁。
最后,“万遍莲花君自足,曹溪一滴定须尝”两句,运用莲花和曹溪(佛教圣地)的意象,表达了诜首座在修行道路上的坚定与执着。莲花象征着清净与解脱,曹溪则是禅宗六祖慧能的弘法之地,意味着诜首座在追求精神境界的道路上,不仅满足于日常的修行,更渴望深入禅理,达到更高层次的领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诜首座人生经历和精神追求的描绘,展现了其从世俗到出世的转变,以及在佛教信仰中的自我实现与精神升华,体现了诗人对个体生命价值和精神追求的深刻思考。
叹众生,根器殊,明珠容易没泥涂。
烦恼炽盛,觉树焦枯,爱河淹溺有谁扶。
生前荣耀,死后尽归无。有智人,早觑破。
丧休吊,得毋贺,浮云片片空中过。
杀他须偿他,业报毫难错。
相恋相嫌结不休,火坑地狱同时堕。
不远离,大是痴,火里生莲能有几。
超然高蹈,世外求师。为明正眼,削发披缁。
非览胜以为乐,非立异以为奇。
非慕长生面不老,非贪天福而自怡。
只一句:生何来兮死何去。彻底未明,现前无据。
三千律仪,是盲儿柱杖,一大藏教,都成梦中语。
因此上,废寝忘食,穷思极虑。
已拚了死灰不燃,谁知道,心坚石穿。
如贫得宝,似渴逢泉,毫端世界广无边。
观音势至,文殊普贤。
始信得与佛齐肩,一灯分与万灯传。
嬉笑怒骂,煞有机权。
脱尽诸方□五味,惮英灵欲到此,莫吝草鞋钱。
《出家歌》【明·何南凤】叹众生,根器殊,明珠容易没泥涂。烦恼炽盛,觉树焦枯,爱河淹溺有谁扶。生前荣耀,死后尽归无。有智人,早觑破。丧休吊,得毋贺,浮云片片空中过。杀他须偿他,业报毫难错。相恋相嫌结不休,火坑地狱同时堕。不远离,大是痴,火里生莲能有几。超然高蹈,世外求师。为明正眼,削发披缁。非览胜以为乐,非立异以为奇。非慕长生面不老,非贪天福而自怡。只一句:生何来兮死何去。彻底未明,现前无据。三千律仪,是盲儿柱杖,一大藏教,都成梦中语。因此上,废寝忘食,穷思极虑。已拚了死灰不燃,谁知道,心坚石穿。如贫得宝,似渴逢泉,毫端世界广无边。观音势至,文殊普贤。始信得与佛齐肩,一灯分与万灯传。嬉笑怒骂,煞有机权。脱尽诸方□五味,惮英灵欲到此,莫吝草鞋钱。
https://shici.929r.com/shici/zmWNlu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