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啼花谢,断送春归去。
雨后听鹃声,恰似诉、留春不住。
韶光易迈,暗被老相催,无个事,没些愁,方是安身处。
栽松种菊,相对为宾主。
终日掩柴扉,但只有、清风时度。
不忺把酒,又不喜观书,饥时饭,饱时茶,困即齁齁睡。
莺啼花谢,断送春归去。
雨后听鹃声,恰似诉、留春不住。
韶光易迈,暗被老相催,无个事,没些愁,方是安身处。
栽松种菊,相对为宾主。
终日掩柴扉,但只有、清风时度。
不忺把酒,又不喜观书,饥时饭,饱时茶,困即齁齁睡。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享受自然的生活状态。开篇“莺啼花谢,断送春归去”两句,通过燕子的啼叫和花朵的凋零,表达了春天即将过去的情景,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接着,“雨后听鹃声,恰似诉、留春不住”进一步强调了季节变换带来的无常感。鹃鸟的鸣叫似乎在诉说着春天即将离去的信息,但这种留恋是无济于事的,春天终究无法停留。
“韶光易迈,暗被老相催”则直接点出了时间飞逝和年华老去的现实。诗人没有对此感到忧愁,而是选择了顺其自然的态度,“无个事,没些愁,方是安身处”。
在这样的心境下,诗人描述了自己栽种松菊,与之相伴的宁静生活。“终日掩柴扉,但只有、清风时度”表明了他对简单生活的追求和享受。
最后几句“不忺把酒, 又不喜观书, 饥时饭, 饱时茶, 困即齁齁睡”则展现了诗人对于物质欲望的淡泊态度,以及他对自然规律的顺应和享受。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和对简单生活的赞美,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