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州之豪任公子,少年盛壮日千里。
无媒自进谁识之,有才不用今老矣。
别来十年学不厌,读破万卷诗愈美。
黄州小郡夹溪谷,茅屋数家依竹苇。
知命无忧子何病,见贤不荐谁当耻。
平泉老令更可悲,六十青衫贫欲死。
桐乡遗老至今泣,颍川大姓谁能箠。
因君寄声问消息,莫对黄鹞矜爪觜。
吾州之豪任公子,少年盛壮日千里。
无媒自进谁识之,有才不用今老矣。
别来十年学不厌,读破万卷诗愈美。
黄州小郡夹溪谷,茅屋数家依竹苇。
知命无忧子何病,见贤不荐谁当耻。
平泉老令更可悲,六十青衫贫欲死。
桐乡遗老至今泣,颍川大姓谁能箠。
因君寄声问消息,莫对黄鹞矜爪觜。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巨匠苏轼的作品,通过对任伋通判黄州及其兄弟的寄语,展现了诗人对于友人的深厚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全诗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意境开阔,充满哲理。
诗篇首句“吾州之豪任公子,少年盛壮日千里。”描绘了任伋通在青年时期的英俊才华和不凡气度,如同古代传说中的英雄豪杰。紧接着,“无媒自进谁识之,有才不用今老矣。”表达了诗人对于人才不被重用的感慨,任伋通虽有才能,但未得到充分施展的机会,令人感到惋惜。
“别来十年学不厌,读破万卷诗愈美。”则是苏轼对自己十余年的学习生活进行反思,表达了他对于知识和文学艺术永不满足、持续追求的态度。这里的“诗”字,不仅指文学作品,更寓意为人生修养和智慧的积累。
随后的几句,“黄州小郡夹溪谷,茅屋数家依竹苇。知命无忧子何病,见贤不荐谁当耻。”通过对黄州自然风光的描绘,以及对任伋通兄弟生活状态的点评,抒发了诗人对于朋友和亲人的关切之情。
在“平泉老令更可悲,六十青衫贫欲死。桐乡遗老至今泣,颍川大姓谁能箠。”这里,苏轼通过对比两位人物的境遇,表达了对于社会不公和人生困顿的深刻感慨。
最后,“因君寄声问消息,莫对黄鹞矜爪觜。”则是诗人以亲切的情怀,劝勉任伋通要关心时事变化,不要像黄鹤那样自满于现状而不求进取。
整首诗通过苏轼的深情寄语和对友人的鼓励,展现了诗人豁达的人生态度和深邃的情感世界。
邑羡真循令,政善系民思。
衢颂盈阛阓,碑镌志仁慈。
力暇安陇亩,思深起疮痍。
徵呼不相及,熙恬复奚疑。
攀缆延旌旆,环车觌丰仪。
僚友共驻节,亭阴频献卮。
扶筇勤野老,骑竹萃群儿。
不闻雀鼠讼,偏吟召杜诗。
麦呈两歧秀,桑垂鲜附枝。
花下□鞍马,陌旁驯雉雌。
欣继潘阳治,何妨孟帽攲。
乐事古稀闻,胜会今觏兹。
醒酒薰风入,赏心旭日迟。
返照添幽况,欢声送远吹。
九重恩诏下,古野片珉遗。
脍炙无穷口,谁云暂解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