邑羡真循令,政善系民思。
衢颂盈阛阓,碑镌志仁慈。
力暇安陇亩,思深起疮痍。
徵呼不相及,熙恬复奚疑。
攀缆延旌旆,环车觌丰仪。
僚友共驻节,亭阴频献卮。
扶筇勤野老,骑竹萃群儿。
不闻雀鼠讼,偏吟召杜诗。
麦呈两歧秀,桑垂鲜附枝。
花下□鞍马,陌旁驯雉雌。
欣继潘阳治,何妨孟帽攲。
乐事古稀闻,胜会今觏兹。
醒酒薰风入,赏心旭日迟。
返照添幽况,欢声送远吹。
九重恩诏下,古野片珉遗。
脍炙无穷口,谁云暂解颐。
邑羡真循令,政善系民思。
衢颂盈阛阓,碑镌志仁慈。
力暇安陇亩,思深起疮痍。
徵呼不相及,熙恬复奚疑。
攀缆延旌旆,环车觌丰仪。
僚友共驻节,亭阴频献卮。
扶筇勤野老,骑竹萃群儿。
不闻雀鼠讼,偏吟召杜诗。
麦呈两歧秀,桑垂鲜附枝。
花下□鞍马,陌旁驯雉雌。
欣继潘阳治,何妨孟帽攲。
乐事古稀闻,胜会今觏兹。
醒酒薰风入,赏心旭日迟。
返照添幽况,欢声送远吹。
九重恩诏下,古野片珉遗。
脍炙无穷口,谁云暂解颐。
此诗赞美了邑侯李湘峰的德政与爱民之心。开篇“邑羡真循令,政善系民思”直接点出李湘峰为官的清廉与政绩卓著,深受百姓爱戴。接下来“衢颂盈阛阓,碑镌志仁慈”,描绘了百姓对李湘峰的颂扬之情,以及后人对他仁慈政绩的铭记。
“力暇安陇亩,思深起疮痍”两句,展现了李湘峰在政务之余,仍不忘关注民生疾苦,积极解决民众问题。接着“徵呼不相及,熙恬复奚疑”则通过对比手法,强调了李湘峰政绩的显著与百姓生活的安定。
“攀缆延旌旆,环车觌丰仪”描绘了李湘峰莅临时的盛大场面,显示出其威望与影响力。“僚友共驻节,亭阴频献卮”则体现了李湘峰与同僚间的和谐关系,以及他受到的尊敬。
“扶筇勤野老,骑竹萃群儿”表现了李湘峰关心老幼,深入民间,体恤百姓的日常生活。“不闻雀鼠讼,偏吟召杜诗”以生动的比喻,赞扬了李湘峰的政绩如同古代贤臣召公一样,深得人心。
“麦呈两歧秀,桑垂鲜附枝”描绘了农业丰收的景象,象征着李湘峰的政绩惠及民生。“花下□鞍马,陌旁驯雉雌”通过自然界的和谐景象,进一步烘托了李湘峰政绩带来的社会安宁。
“欣继潘阳治,何妨孟帽攲”表达了对李湘峰政绩的赞赏,并将其与历史上的贤能官员相提并论。“乐事古稀闻,胜会今觏兹”感叹于这样的盛事难得一见,表达了对李湘峰政绩的高度评价。
最后,“醒酒薰风入,赏心旭日迟”描绘了李湘峰政绩带来的持久影响,如同春风般温暖人心,如同朝阳般照亮前路。“返照添幽况,欢声送远吹”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李湘峰政绩带来的和谐氛围。
整首诗通过对李湘峰政绩的详细描绘和高度赞扬,展现了明代地方官员在治理地方、关爱民生方面的理想状态,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贤能官员的普遍期待和敬仰。
天台文宿冲紫霄,先生奉敕驰星轺。
越山桃李花万树,春色早渡钱塘潮。
忆昨先生遭斥逐,漂泊湖湘望巴蜀。
九江鸿雁春冥冥,七泽龙蛇昼盘曲。
洞庭天高急霜霰,冰河雪岸开燕甸。
北来骢马一日闻,倾都走识先生面。
十年卜筑楚村墟,万里今瞻汉宫殿。
当朝门生贵不少,先皇学士人犹见。
金门谁留供奉班,银鱼旧锡恩荣宴。
长安春回独回首,翠烟渐入龙池柳。
蓟门禹穴自此分,送饯先生百壶酒。
丈夫轗轲心不疑,贤圣流离古来有。
已看身作指南车,况复名高悬北斗。
隋珠和璧世珍重,眼前点毁终难动。
圣人不久奏云门,海内近亦求梁栋。
琴瑟须聆清庙音,豫章且待明堂用。
我闻衡岳与天参,七十二峰江汉南。
不然从此可栖息,无使天柱石鼓空巉岩。
《送五清先生赴浙江提学歌》【明·何景明】天台文宿冲紫霄,先生奉敕驰星轺。越山桃李花万树,春色早渡钱塘潮。忆昨先生遭斥逐,漂泊湖湘望巴蜀。九江鸿雁春冥冥,七泽龙蛇昼盘曲。洞庭天高急霜霰,冰河雪岸开燕甸。北来骢马一日闻,倾都走识先生面。十年卜筑楚村墟,万里今瞻汉宫殿。当朝门生贵不少,先皇学士人犹见。金门谁留供奉班,银鱼旧锡恩荣宴。长安春回独回首,翠烟渐入龙池柳。蓟门禹穴自此分,送饯先生百壶酒。丈夫轗轲心不疑,贤圣流离古来有。已看身作指南车,况复名高悬北斗。隋珠和璧世珍重,眼前点毁终难动。圣人不久奏云门,海内近亦求梁栋。琴瑟须聆清庙音,豫章且待明堂用。我闻衡岳与天参,七十二峰江汉南。不然从此可栖息,无使天柱石鼓空巉岩。
https://shici.929r.com/shici/DaZzxz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