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州寄柳在,宛作画图看。
华盖浓遮日,虬枝老耐寒。
风梳鳞甲竦,泉溜淖泥蟠。
细摹连理曲,一折一龙盘。
伊州寄柳在,宛作画图看。
华盖浓遮日,虬枝老耐寒。
风梳鳞甲竦,泉溜淖泥蟠。
细摹连理曲,一折一龙盘。
这首诗描绘了一棵形态独特的树木,名为“九龙树”,其形象生动,仿佛一幅精美的画卷。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这棵树的诸多特点。
首先,诗人以“伊州寄柳在,宛作画图看”开篇,将这棵树与伊州的柳树相提并论,暗示其美不胜收,如同一幅精心绘制的图画。接着,“华盖浓遮日,虬枝老耐寒”两句,描绘了树冠繁茂,遮天蔽日,枝干苍劲,历经严寒而不倒的形象,展现了其生命力的顽强。
“风梳鳞甲竦,泉溜淖泥蟠”则进一步刻画了树的动态美和细节之美。风吹过时,树的叶片仿佛被梳理,显得格外挺拔;而树根深深扎入泥土,犹如泉水流淌,生动地表现了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最后,“细摹连理曲,一折一龙盘”以比喻的手法,将树的枝条比作连理枝,曲折蜿蜒,如同盘旋的龙,既体现了树的形态之美,也寓意着生命的活力与坚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九龙树”的细致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景观,也蕴含了对生命力量的赞美和对自然之美的向往。
年来洒泪看桑田,陶、谢风流已尽捐!
伊昔几人陪后乘,我今何处竞先鞭!
未消肝胆堪许托,无恙须眉祗自怜!
转觉诸君真羽化,夜台杖履亦珊然。
腰支懒对垂杨舞。换新妆、未改旧眉妩。
揽起云鬟,甚他乡、绿断归路。
今何许,禁体犹分丽句。借花供奉娇无语。
乞宫亭、写作传杯侣。不怨飘零,有东风、替人作主。
低徊处,彷佛南朝规矩。
者番物色。算水嬉结网,柯亭评笛。
报道芙蓉,叶叶花花近攀摘。
金屋安排渐稳,单欠我、催妆词笔。
正怪汝、打桨迎来,耽搁挂蒲席。汧国。笑寂寂。
漫记与绣襦,旧恨眉积。著人欲泣。
揉损缭绫夜深忆。
繁掾香囊叩叩,应不数、香车油碧。
更待我、平视也,洛神赋得。
三尺枯桐,弹不出、古人怀抱。
空羡那、闲云孤鹤,海天春晓。
抚髀每嗟吾辈晚,着鞭已让他人早。
笑闲身、何处寄闲愁,吟诗好。花落尽,空幽草。
梦醒后,馀啼鸟。怅文人、前身孽障,一生难了。
忏悔无从空五蕴,求仙孰是通三岛。
且闭门、种菜玩时光,英雄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