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红照露初乾,洗出鸾凰翠羽翰。
信得有人传此法,九龙山下笔芒寒。
日光红照露初乾,洗出鸾凰翠羽翰。
信得有人传此法,九龙山下笔芒寒。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晨阳光照耀下的自然景象,充满了生机与和谐之美。首句“日光红照露初乾”,以“红照”二字生动地展现了日出时分,阳光洒在露珠上,使其呈现出鲜艳色彩的壮丽景象,同时“露初乾”则暗示了夜间的宁静与清新,为整幅画面奠定了基础。
接着,“洗出鸾凰翠羽翰”一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阳光比作清洗之手,将露珠比作翠绿的羽毛,巧妙地描绘了阳光与露珠相互作用,使得原本隐匿于晨雾中的鸾凤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其羽毛更加鲜亮夺目。这里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也蕴含了生命的活力与希望。
“信得有人传此法”一句,表达了对能够捕捉并传达如此美景之人的一种敬意和赞美。这里的“法”既指自然界的规律,也暗含了艺术家或诗人通过观察、感受自然,进而创作出能触动人心的作品的方法。这不仅是对自然美的赞叹,也是对艺术创作过程的一种肯定。
最后一句“九龙山下笔芒寒”,以“九龙山”作为背景,进一步强调了地点的特殊性。这里的“笔芒寒”可能是指诗人或画家在创作时内心的专注与投入,也可能是在描述作品中所蕴含的深沉情感。整个句子营造了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氛围,让人感受到艺术创作背后的情感深度和思考的复杂性。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了自然之美与艺术之美的融合,表达了对自然与艺术的深刻感悟和赞美。
俗语传易讹,方言洵可嗤。
清晨来妇子,自谓娘与儿。
询渠来何故,云欲请「布司」。
此地非省会,其言实可疑。
儿谓母言误,系欲延「布师」。
兹语更莫解,盘问转支离。
嗫嚅重申告,被盗不知时。
昨日始觉察,寻踪叹已迟。
欲请「布师爷」,神灵为觅追。
厅幕无此姓,即有不在斯。
沉吟忽喷饭,憬然心已知。
乃系城隍庙,两庑六司随。
一司曰「速报」,显赫有威仪。
凡有被盗者,请祷无停期。
闻神在我家,半向致嗟咨。
方言讹相袭,俗语真匪思。
「速」字简截去,「布」「报」浑参差。
足见抄旧方,不可轻为医。
因讹而传讹,日久误愚痴。
然亦未足怪,曾闻杜十姨。
《俗讹叹》【清·林占梅】俗语传易讹,方言洵可嗤。清晨来妇子,自谓娘与儿。询渠来何故,云欲请「布司」。此地非省会,其言实可疑。儿谓母言误,系欲延「布师」。兹语更莫解,盘问转支离。嗫嚅重申告,被盗不知时。昨日始觉察,寻踪叹已迟。欲请「布师爷」,神灵为觅追。厅幕无此姓,即有不在斯。沉吟忽喷饭,憬然心已知。乃系城隍庙,两庑六司随。一司曰「速报」,显赫有威仪。凡有被盗者,请祷无停期。闻神在我家,半向致嗟咨。方言讹相袭,俗语真匪思。「速」字简截去,「布」「报」浑参差。足见抄旧方,不可轻为医。因讹而传讹,日久误愚痴。然亦未足怪,曾闻杜十姨。
https://shici.929r.com/shici/ZsVTYbnQ6J.html
惭哀颜栀黄。听盐声鹊外,蜜语蜂旁。
犹记揉云梨梦,腻脂莼乡。欹宝瑟,如人长。
凤城南、秋衾宵凉。
恨卸朵鬟花,凝冰泪酒,轻别踏摇娘。
嗟飘泊,浮江湘。赠回文锦字,少年疏狂。
谁遣蕉抽心卷,藕连丝量。悲弱絮,怀猗桑。
问空梁、燕泥存亡。误石上三生,吴宫屧廊春草香。
歃尽秋泉不疗饥,菊边更读菊岩诗。
寒英摇落渊明老,尚见遗编说义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