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林峦觉眼明,登高况是客中情。
山当木落先疑雨,院有僧期不愿晴。
欹枕静听钟鼓报,推窗遥指涧泉生。
可怜一夜清无寐,心在前峰梦未成。
每到林峦觉眼明,登高况是客中情。
山当木落先疑雨,院有僧期不愿晴。
欹枕静听钟鼓报,推窗遥指涧泉生。
可怜一夜清无寐,心在前峰梦未成。
此诗描绘了作者在虞山登高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首句“每到林峦觉眼明”,开篇即点出作者对山林之美的独特感受,仿佛每一次踏入自然之中,都能让心灵得到净化和明亮。接着,“登高况是客中情”一句,既表达了身在异乡的孤独与思乡之情,也暗示了登高望远带来的豁达与超脱。
“山当木落先疑雨,院有僧期不愿晴”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山林中落叶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雨水,以及禅院中僧侣期待的好天气,展现了自然界的微妙变化与人的情感交织。这里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更蕴含了对生活哲理的思考。
“欹枕静听钟鼓报,推窗遥指涧泉生”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体验。作者在夜晚,静静地听着寺庙中的钟鼓声,似乎在与自然界的韵律共鸣;推开窗户,远处的山涧泉水潺潺,仿佛是大自然最纯净的声音。这两句通过听觉与视觉的双重描绘,营造了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
最后,“可怜一夜清无寐,心在前峰梦未成”表达了作者因夜不能眠而产生的复杂心情。一方面,他被自然美景深深吸引,难以入眠;另一方面,心中或许还有未了之事或未尽之梦,使得梦境难以成真。这一句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巧妙融合,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内心情感的深刻挖掘,展现了作者在特定情境下对生命、自然与自我的深刻感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