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君胡在野,遗世自经营。
一廛依水筑,百亩决泉耕。
移竹供鱼钓,栽梧待凤鸣。
深源终不起,其奈此苍生。
问君胡在野,遗世自经营。
一廛依水筑,百亩决泉耕。
移竹供鱼钓,栽梧待凤鸣。
深源终不起,其奈此苍生。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状态与心境,充满了淡泊名利、追求自然和谐的哲学意味。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隐士在野外独立经营生活的场景。
首句“问君胡在野”,以疑问的形式引出主题,仿佛是在探寻这位隐士为何选择远离尘嚣,栖身于山野之间。接着,“遗世自经营”一句,点明了隐士的独立自主,不为世俗所累,而是自己规划着生活,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一廛依水筑,百亩决泉耕”描绘了隐士的生活环境与方式。他依傍着水流建造居所,耕种着百亩田地,与自然和谐共处,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这种生活状态体现了对自然的亲近与尊重,也反映了隐士对物质生活简单朴素的追求。
“移竹供鱼钓,栽梧待凤鸣”进一步展示了隐士的生活情趣。他不仅与自然和谐共生,还通过种植竹子来吸引鱼类,期待着凤凰的到来,象征着他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高洁品质的追求。这不仅是对自然美的欣赏,也是对理想人格的寄托。
最后,“深源终不起,其奈此苍生”表达了隐士对于社会现实的无奈与悲悯。尽管他深居简出,但内心仍关注着苍生疾苦,体现了其高尚的情怀与责任感。这句话暗示了隐逸并非完全脱离尘世,而是对社会问题的一种反思与关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位隐士的生活状态与心境,展现了其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淡泊以及对社会的关怀,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对和谐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