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白衣庵新居·其三》
《白衣庵新居·其三》全文
明 / 释今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岂敢求安住,深知厌此身。一瓢供?轲,两眼足酸辛。

月色真难得,人情岂易论。

秋风莫轻触,发际渐如银。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僧人释今无所作的《白衣庵新居》组诗中的第三首。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深刻反思与内心的超脱。

首句“岂敢求安住”,诗人开篇即表达出对安定生活的不奢求,流露出一种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态度。接着“深知厌此身”一句,直抒胸臆,表明对世俗之身的厌倦,追求精神上的解脱与自由。

“一瓢供颜回,两眼足酸辛。”这里以颜回自比,颜回是孔子的弟子,生活简朴却能安贫乐道。诗人通过这一对比,展现了自己虽身处困境,但心志高远,不为物质所累的精神境界。同时,“两眼足酸辛”也暗示了诗人对世事的洞察与疲惫。

“月色真难得,人情岂易论。”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珍视和对复杂人际关系的感慨。月色虽美,却难以常得;人情多变,难以揣摩。这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无奈与失望。

最后,“秋风莫轻触,发际渐如银。”诗人以秋风喻人生岁月的流逝,发际如银象征着年华老去。这句话既是对时光易逝的感慨,也是对自身老去的接纳与平静。整体而言,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以及在纷扰世间保持内心宁静的智慧。

作者介绍

释今无
朝代:明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猜你喜欢

青菜花

只供寒士饱诗肠,不伴佳人上绣床。

黄蝶似花花似蝶,柴门春尽满田香。

(0)

赵宾旸唐师善见和涌金城望次韵五首·其五

胪唱曾叨殿上传,末班遥望御炉烟。

貂蝉公不施霖雨,虮虱臣能补漏天。

羞见稗官成野史,懒携草具问湖船。

旧街灯火元宵近,无复遨头夜市穿。

(0)

题陶介夫见山轩·其一

湖上山如画,何人解见山。

此心无一事,尽日捲帘间。

(0)

晚春客愁五绝·其三

想归归未得,悔醉醉还频。

不料湓江上,题诗送晚春。

(0)

重阳吟五首·其四

衣冠南渡紫微郎,流落天涯事可伤。

不是诗人终不会,乱山深处过重阳。

(0)

与皋羽子善游宝掌山

宝掌一山何胜绝,老龙千载事已别。

巉岩怪石峭森列,矫首三洞蹇奇崛。

不知何年风雷烈,凿开混沌此瞥裂。

高洞攀缘与天接,栖鹘所巢势嵽嵲。

隙泉漏滴清且澈,薜萝为衣俨陈设。

中之洞兮巧融结,四达坦明如我闼。

低山一洞尤寒泬,铿然谷应合音节。

共爱孤蝉远林咽,又疑帝子笙歌彻。

乘风便觉神飞越,落景徘徊就僧榻。

好向天风更搜抉,相期夜半踏明月。

(0)
诗词分类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诗人
罗适 钟惺 王羲之 张俞 魏徵 王安礼 赵祯 欧阳炯 于鹄 颜延之 林纾 郭子仪 裴迪 刘大夏 洪迈 康与之 潘耒 郑梦周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