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都四百载,梵宇数盈千。
自不无颓废,岂能尽弃捐。
间因为葺筑,亦以近街廛。
重见金轮焕,成诗纪岁年。
燕都四百载,梵宇数盈千。
自不无颓废,岂能尽弃捐。
间因为葺筑,亦以近街廛。
重见金轮焕,成诗纪岁年。
这首诗描绘了燕都地区寺庙众多且历史悠久的景象。开篇“燕都四百载,梵宇数盈千”两句,以“四百载”强调时间之久远,“数盈千”形容寺庙数量之繁多,展现出燕都作为古都的文化底蕴和宗教氛围。
接着,“自不无颓废,岂能尽弃捐”两句,表达了对寺庙可能存在的衰败现象的惋惜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于这些历史遗迹不应被完全废弃的态度,体现了对传统文化保护的重视。
“间因为葺筑,亦以近街廛”则描述了对部分寺庙进行修缮维护的情况,说明在现代社会中,人们仍然关注并努力保存这些文化遗产,使其与现代生活相融合,既保留了传统风貌,又适应了城市发展的需要。
最后,“重见金轮焕,成诗纪岁年”两句,以“金轮焕”象征寺庙的辉煌与庄严,再次强调了寺庙在人们心中的重要地位。通过写诗来记录这一时刻,不仅表达了对历史的尊重,也寄托了对未来文化传承的美好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赞美了燕都地区丰富的佛教文化,也反映了作者对于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深刻思考和美好愿景。
美人满院红妆,绿珠忽向高楼坠。
非云非雨,非朝非暮,一天春思。
绣阁娇慵,厌他轻薄,重门深闭。
奈偷从墙角,窣来窗畔,人前故眠羞起。
可惜风流扫地,赖多情、青苔牵缀。
生成薄命,飞来又被,鹦哥啄碎。
一缕残魂,浮萍再世,去随流水。
想深宫拾得,踏歌连臂,有人垂泪。
六街风软,映玻璃、几树寒梅枝亚。
词客争看喧笑处,频赏冰绡图画。
岫可飞来,人堪呼出,疑是天工假。
鹅溪巧剪,肯推徐赵能写。
更喜湘汉波澄,梁园赋就,同此烧灯夜。
洗盏茅堂文酒会,璧月影侵霜瓦。
一曲吴歈,歌成激楚,拼醉琼箫下。
旗亭当日,看无今夕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