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芙蓉山下家,四年秋色隔天涯。
如今渐觉乡山近,已见芙蓉吐九华。
我在芙蓉山下家,四年秋色隔天涯。
如今渐觉乡山近,已见芙蓉吐九华。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十朋所作的《九华山(其三)》。诗中描绘了诗人身处异乡,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感慨。
首句“我在芙蓉山下家”,诗人以“芙蓉山”作为自己的家乡象征,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接着,“四年秋色隔天涯”,描述了诗人离家四年后,秋天的景色只能在远方遥望,表达了长时间远离家乡的孤独与思念。
后两句“如今渐觉乡山近,已见芙蓉吐九华”,则展现了诗人情感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感到家乡似乎越来越近,甚至在心中看到了家乡的芙蓉山绽放出九华之光,这种想象中的接近,实际上是对家乡深深的向往和思念。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变化,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充满了浓郁的人文情怀和自然之美。
轻漪不动阳侯风,金山楼阁涵镜空。
长江万里渺何极,似太液池西苑中。
此时此景孤岂可,画舫真如天上坐。
那须箫鼓振铿锵,惟爱縠纨呈澹沲。
是时金乌傍晚舂,一轮十丈玫瑰红。
沧波纳日才瞥眼,苍凉冥合万化同。
浮玉周游忽一转,轩飞逸兴复不浅。
炬树歌船亦底为,印公苏老应能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