潦倒归来忆石莲,喜随仙侣入壶天。
尘心半落飞云外,道气遥瞻北斗前。
丹灶伏蝉虚候火,洞门鸣鹤破晴烟。
野花莫笑游人醉,一别山溪四十年。
潦倒归来忆石莲,喜随仙侣入壶天。
尘心半落飞云外,道气遥瞻北斗前。
丹灶伏蝉虚候火,洞门鸣鹤破晴烟。
野花莫笑游人醉,一别山溪四十年。
此诗描绘了诗人黄行著在明朝时期游历七星岩时的所见所感。首句“潦倒归来忆石莲”,透露出诗人归途中的思绪万千,对石莲的回忆似乎寄托着他对过往生活的某种怀念或感慨。接着,“喜随仙侣入壶天”一句,表达了诗人与志同道合之士一同进入仙境般的七星岩的喜悦心情,暗示了他对于自然美景和精神世界的向往。
“尘心半落飞云外,道气遥瞻北斗前”两句,运用对比手法,一方面描绘了诗人超脱世俗的心境,仿佛他的心灵已飘然于云端之上;另一方面则通过遥望北斗星,展现了他对道家哲学的追求和对宇宙真理的探索。这种内心的转变和追求,体现了诗人精神层面的升华。
“丹灶伏蝉虚候火,洞门鸣鹤破晴烟”描绘了七星岩内独特的景象,丹灶象征着炼丹求道的过程,而蝉伏丹灶等待火焰,隐喻着修炼的耐心与期待。洞门处鹤鸣破晓的晴烟,既增添了神秘色彩,也寓意着清静与高洁。这些细节不仅丰富了画面,也深化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与外界环境的和谐统一。
最后,“野花莫笑游人醉,一别山溪四十年”以野花为对象,以拟人化的手法,表达诗人对自然界的深情厚意。同时,这句诗也暗含了诗人对过去岁月的回顾与感慨,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珍惜之情。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精神世界的独特感悟,充满了哲理性和艺术性。
中郎自是廊庙才,平生忧国心如斋。
太常章句十二万,说论不与心相乖。
周王五礼久不作,后夔八音今复谐。
君不见周南留滞汉太史,夜瞻爟火空兴怀。
朱弦且可奉祠事,画舸未用思清淮。
行当入对青琐闼,可但走马章台街。
持竿我欲钓烟水,岁晚黄帽仍青鞋。
诸公方蒇太平事,翁也漫作优人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