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诗人多坎壈,早达唯有苏长公。
流离岭外七年谪,受尽人间半世穷。
我方六十遇明主,前此独卧空山中。
岂唯食粥动经月,门外往往罗蒿蓬。
呜呼诗人天爱惜,不与富贵唯穷空。
彼苍于我亦厚矣,但畀明月和清风。
自古诗人多坎壈,早达唯有苏长公。
流离岭外七年谪,受尽人间半世穷。
我方六十遇明主,前此独卧空山中。
岂唯食粥动经月,门外往往罗蒿蓬。
呜呼诗人天爱惜,不与富贵唯穷空。
彼苍于我亦厚矣,但畀明月和清风。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姜特立所作的《诗人》,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命运的感慨以及对诗歌创作生涯的理解。诗中以苏轼为例,指出自古以来诗人常遭坎坷,而苏轼早年虽有成就,但也曾被贬岭南七年,历经贫困。诗人自己在六十岁时遇到明主,此前却过着孤独的生活,有时甚至食不果腹,门前杂草丛生。他感叹上天似乎偏爱诗人,给予他们的往往是清贫和孤独,而非富贵。然而,诗人认为这正是上天的厚待,因为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们才能得到明月和清风般的灵感与清净心境。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体验和对诗歌创作的执着,以及对命运无常的淡然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