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曾作羽林郎,谁怕横飞塞上霜。
自羡当年班定远,能将十骑斩贤王。
中年曾作羽林郎,谁怕横飞塞上霜。
自羡当年班定远,能将十骑斩贤王。
这首诗《出塞曲(其一)》由明代诗人沈鍊所作,通过描绘一位中年将领的英勇事迹,展现了古代边塞战争的激烈与壮烈。
首句“中年曾作羽林郎”,点明了主人公在中年时期曾是羽林军的一员,羽林军是皇帝亲信的禁卫军,意味着他拥有过人的武艺和忠诚。接下来,“谁怕横飞塞上霜”一句,以“塞上霜”象征边塞环境的艰苦与险恶,同时也暗示了敌人的威胁,但主人公却无所畏惧,展现出他的勇敢与决心。
“自羡当年班定远,能将十骑斩贤王”则进一步揭示了主人公的英雄气概。班定远即班超,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意志著称。主人公自比班超,表示自己如同当年的班超一般,即使只有十名骑兵,也能勇猛杀敌,斩首敌方的领袖,显示出他非凡的勇气和领导力。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自比的手法,不仅赞扬了主人公的英勇与智慧,也表达了对古代边塞英雄的敬仰之情。诗中充满了豪迈与悲壮的情感,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烽火连天的边塞战场,感受到了那份为国捐躯、保家卫国的崇高精神。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