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慧还期庸福修。狂名至竟负温柔。
愁城谁与度春秋。
已过陈思期洛水,还如杜牧在扬州。
多情岂合此生休。
清慧还期庸福修。狂名至竟负温柔。
愁城谁与度春秋。
已过陈思期洛水,还如杜牧在扬州。
多情岂合此生休。
这首《浣溪纱》由清末近现代初的诗人傅熊湘所作,其风格独特,情感深沉,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情感以及历史的深刻思考。
首句“清慧还期庸福修”中,“清慧”形容诗人自身的智慧与高洁,“庸福修”则表达了对平凡生活中的福分的期待与珍惜。这一句既体现了诗人对自身才华的自信,也流露出对平淡生活的满足感。
“狂名至竟负温柔”一句,诗人似乎在自嘲或反思自己名声上的狂放,与内心深处的温柔形成了鲜明对比。这反映了诗人对于自我形象与内在情感之间矛盾的深刻洞察。
“愁城谁与度春秋”则将个人的情感体验上升到更广泛的时间维度,以“愁城”比喻内心的忧愁,提出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在漫长的时间里,谁能与自己共同度过这些忧愁?这句诗不仅表达了个人的孤独感,也触及了人类共有的情感体验。
接下来的“已过陈思期洛水,还如杜牧在扬州”两句,通过引用历史人物陈思王曹植和杜牧的故事,进一步深化了时间与空间的对比。曹植曾游历洛水,而杜牧则在扬州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这两句暗示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追忆与怀念,同时也表达了对当下处境的感慨。
最后,“多情岂合此生休”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多情性格与现实生活的矛盾感受。在诗人看来,多情似乎并不适合于他的生命旅程,这既是对个人命运的无奈接受,也是对情感世界复杂性的深刻理解。
整体而言,这首《浣溪纱》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巧妙的历史典故引用,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情感以及历史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自我身份与社会角色之间张力的探索。
虎踞龙盘古名郡,势欲凌波予未信。
偶摇双桨下天门,白鹭三山随一瞬。
舍舟登岸青溪滨,濛濛柳眼初含春。
感君携酒唤小妾,要我一饮颓冠巾。
开怀猛酌宁辞醉,明朝且入梁朝寺。
刀裁赤量非扇迷,兴来欲跨横空使。
南风更送琳琅篇,明珠十斛投归船。
与君定交增浩然,谁谓此行垂橐还。
秋水浸天无表里,间帆已过三千里。
鹦鹉洲前逢故人,往事新愁还可纪。
祖朝熙熙民物好,长忆联车游五老。
鸟啼花舞送春归,倏忽官书满三考。
从兹南北趋尘劳,往往遭嗤儿女曹。
斗筲之禄未能弃,回首空羡严陵高。
相逢彼此惊迟暮,笔下琳琅写心素。
荷花十顷绕君家,岂是荒榛碍归路。
悲歌不觉青衫湿,酒杯未满愁先入。
闻说明朝趋玉京,直节如今恐难立。
君不见古人悲歌愁杀人,一片花飞减却春。
径须沽取就花饮,暂时烂醉陶天真。
借令黄金大于斗,岂买人间百年寿。
但愿青春永不归,更得沧溟化浓酒。
朝酌弗乾,暮倾弗竭。
东向浮桑采日枝,西入瑶池浴明月。
枯桐三尺安足弹,重华去矣薰风寒。
夷齐耻食首阳粟,屈子徒佩潇湘兰。
噫吁嚱哉贤与愚,同归一死胡为乎。
共君极饮且烂醉,指点世路皆虚无。
许损之,尔为我满斟,我为尔高吟。
相逢莫恨晚,结交贵知心。
坐看南山一片雾,忽成千里万里之春阴。
腊月欲尽春风来,壮士寻春上高台。
金乌慢飞光徘徊,照散冰霜天地开。
梅花披香柳烟袅,狂杀钱塘苏小小。
玉箫金笛鸣高楼,怅望传书落青鸟。
吾曹强饮三百杯,老去功名安在哉。
欲驾飞鱼入东海,王母为我倾金罍。
莲华变碧蟠桃熟,仙家四时应不速。
醉来拍手乘紫烟,游遍洞天三十六。
高歌杳渺春风里,我怀清澈西江水。
腐儒往往咍吾狂,犹幸扬雄作知已。
脱君身上蜀锦袍,解我腰下并州刀。
更沽美酒共君饮,不负今朝春思豪。
被诏守东吴,夜渡扬子津。
拭目迎家山,洗我京洛尘。
此邦多贤豪,况复平生亲。
初欲循故事,公宴月三旬。
庶以叙契阔,岂徒乐吾身。
临州未阅月,吏牍方纷纭。
避嫌俄得请,主地翻为宾。
樽酒未重持,行乐知何因。
物理可胜叹,俯仰迹已陈。
趣整震泽帆,遥挹敬亭春。
五月而报政,速哉彼齐人。
今我若置邮,何德于吴民。
举手谢吴民,自笑行役频。
使君不能诗,烦汝迎送勤。
来惭白太守,去愧谢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