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持游蜀久,策杖欲西还。
共别此宵月,独归何处山。
对鸥沙草畔,洗足野云间。
知有玄晖会,斋心受八关。
惠持游蜀久,策杖欲西还。
共别此宵月,独归何处山。
对鸥沙草畔,洗足野云间。
知有玄晖会,斋心受八关。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司空曙的作品,名为《送况上人还荆州因寄卫侍御象》。从内容来看,诗人是在告别一位僧侣朋友,并通过赠诗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友人的祝愿。
"惠持游蜀久,策杖欲西还。共别此宵月,独归何处山。"
这四句写诗人与僧侣朋友在蜀地(今四川一带)共同游历的日子已经久了,而现在僧侣朋友持着禅杖准备向西返回。而他们一起看着夜晚的明月道别,诗人独自留下,心中想象朋友将要归去的山岭。
"对鸥沙草畔,洗足野云间。"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状态。“对鸥”指的是面对着水鸟嬉戏的景象,“沙草畔”则是河岸边长满了草的宁静画面。而“洗足野云间”则形象地表达了一种纯净无为的生活态度,仿佛在云端轻盈地洗涤尘世的烦恼。
"知有玄晖会,斋心受八关。"
最后两句透露出诗人对朋友修行境界的赞赏和理解。“玄晖”暗指深奥的禅理或佛法,“会”则是指朋友能够领悟并参与这样的精神交流。而“斋心”意味着洁净的心灵,而“受八关”则可能是指朋友在精神修炼上达到了某种境界,能够接受和领悟更高层次的教诲或真理。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以及对僧侣朋友修行境界的赞赏,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他对友人精神追求的理解与支持。
迷祛惑去。正好修行做。清静是根源,真门户。
切莫他寻,恐遗遗望仙路。闲闲更闲处。
灵根元明,转转愈为开悟。功圆行满,唯有红霞聚。
往昔得遭逢,亲师父。此则专来教长生诀,频频顾。
方知今得度。便许相随,永永其携云步。
堪叹世间迷误,转转增隆,怎得趖难。
被他同等,一例相赞。每每攒头聚复散。
总做作、百端缭乱。这鬼使暗里、常常把你细算。
待临头看,痴汉□□。
越骋惺惺,伶俐高强,欺慢无惮。
大遇尤、罔圣昧神厮玩。此则看看业限贯。
怎生躲避,也难逃窜。
见追贴、个个添烦恼,共拚尽阴司断。
未欲修持,先通吉善,在家作福堪当。
晨参夜礼,长是爇名香。
渐渐财疏色减,看分寸、营养爷娘。
擒猿马,古来一句,柔弱胜刚强。从长。
凡百事,先人后己,勤认炎凉。
与六亲和睦,朋友圆方。
宗祖灵祠祭飨,频行孝、以序思量。
逢佳节,欢欣访饮,齐唱满庭芳。
若修仙子圆成,永真诚做他上士。
明明了了,惺惺洒洒,搜寻妙旨。
决烈回头,是自不肯,拖泥带水。
便斩钉截铁,尘缘悉屏,无挂碍,做清泚。
得长生久视。更盈盈、行功齐至。
频频嘱付,一灵耀、金光早起。五彩同如此。
相扶助入丹霄里。
有青童接引,前来迎迓,执琼瑶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