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岁朝未央,新霁快明发。
晨曦耿五色,宿霭欻四彻。
洗清万沟瓦,销尽一月雪。
素光从何来,晶荧落寒笏。
回瞻背阴处,犹藏半檐白。
夜来有微霜,雪上辨不得。
时于翠幕顶,拂掠见琼屑。
还将黄金日,正射白银阙。
忽然捲班出,红绿乱眼襭。
归来饮屠酥,笑向儿女说。
献岁朝未央,新霁快明发。
晨曦耿五色,宿霭欻四彻。
洗清万沟瓦,销尽一月雪。
素光从何来,晶荧落寒笏。
回瞻背阴处,犹藏半檐白。
夜来有微霜,雪上辨不得。
时于翠幕顶,拂掠见琼屑。
还将黄金日,正射白银阙。
忽然捲班出,红绿乱眼襭。
归来饮屠酥,笑向儿女说。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初春时节的景象,通过对自然界变化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新生事物的喜悦和赞美之情。诗中使用了“献岁朝未央”、“新霁快明发”等词语,表达了时间的流转与春天到来的喜悦。
“晨曦耿五色,宿霭欻四彻。”这一句通过对晨光和夜雾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对于自然界中光与色的感受。这里的“五色”指的是红、橙、黄、绿、蓝等多种颜色,而“四彻”则形容夜间的霭气被晨曦所驱散,清晰可见。
接下来的几句:“洗清万沟瓦,销尽一月雪。素光从何来,晶荧落寒笏。”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到来带来了温暖和生机,一月积雪被融化,万物焕然一新。在这里,“素光”指的是纯净的阳光,而“晶荧”则形容日光中透出的冰冷而闪耀的感觉。
诗人在回望之前阴霾的天气时,仍旧能够看到一些残留的雪迹:“回瞻背阴处,犹藏半檐白。”这表明即便春天已经到来,但冬日的痕迹尚未完全消失。夜晚微弱的霜冻,使得雪地上的足迹变得模糊不清:“夜来有微霜,雪上辨不得。”
接着,“时于翠幕顶,拂掠见琼屑。”这一句描绘了诗人在宫殿中感受到了初春的气息,而“黄金日”和“白银阙”则用来形容阳光照耀下的宏伟建筑。
最后,“忽然捲班出,红绿乱眼襭。归来饮屠酥,笑向儿女说。”诗人在描绘了春天气息中突然间花朵开放的情景后,转而叙述了自己归家与家人共享欢乐的场面。这不仅展示了诗人的个人喜悦,也体现了对家庭和谐、生活美好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