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赠王金旸计部回南寿其兄复姓孔氏》
《赠王金旸计部回南寿其兄复姓孔氏》全文
明 / 曹于汴   形式: 古风  押[马]韵

仲尼躬大道,天下一家也。

岂不有同宗,一家之亲者。

天下阐其学,譬如共陶冶。

同宗绳厥武,亲若在膝下。

伯鱼何异闻,诗礼之言雅。

金旸出孔氏,传神异土苴。

赠翁垂令德,昆弟如韶夏。

食指纷同鼎,末俗睇兹寡。

季也念伯氏,万里寿玉斝。

复姓追本支,先圣自歆嘏。

繄予钦其芬,翰墨为之洒。

谓疏非所亲,胡为思如泻。

大道在金旸,吾言当不假。

(0)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曹于汴所作,名为《赠王金旸计部回南寿其兄复姓孔氏》。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王金旸及其兄复姓孔氏的深厚情谊与敬意。

诗开篇即以孔子的大道精神为引子,提出“天下一家”的理念,强调了团结与和谐的重要性。接着,诗人通过类比,将孔子的学说比喻为共同的陶冶过程,强调了同宗族之间的传承与影响,如同兄弟般亲密无间。伯鱼作为孔子的长子,其学习与言行被赞誉为诗礼之雅,进一步凸显了孔子家族的荣耀与影响力。

诗中提到金旸,可能是指王金旸,他继承了孔氏的血脉,如同太阳一般照耀着孔氏家族的精神。诗人赞扬金旸不仅继承了孔氏的神韵,还以其卓越的品德和才华,使得家族声名远播,如同韶夏般的和谐与美好。诗中还提到了金旸的兄弟们,他们如同鼎中的食物,共同滋养着家族的繁荣,而末世的世俗往往忽视了这种珍贵的团结与传承。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金旸及其家族的深切关怀与祝福,尤其是对其兄的长寿祝愿。同时,诗人反思了自己与金旸的关系并非血亲,却仍能如此深切地思念与敬仰,体现了对金旸家族精神的认同与向往。诗中提到的大道精神,即金旸所代表的孔氏家族精神,被视为是值得追求与推崇的,诗人的话语仿佛是对这一精神的赞颂与肯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比喻与深情的叙述,展现了对友情、家族传承以及高尚道德品质的赞美与追求,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社会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作者介绍

曹于汴
朝代:明

曹于汴,字自梁,一字贞予,解州安邑(今山西省运城市)人。明代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进士。以淮安推官徵授刑科左、右给事中,转吏科给事中,遇事敢言。擢太常少卿。光宗时,转大理少卿。熹宗立,迁左佥都御史,佐赵南星主京察,进吏部右侍郎。力抉善类,为魏忠贤所斥。崇祯初,拜左都御史,振顿宪规。他平生制行高洁,风节凛然。荆著有《仰节堂集》十四卷,与《共发编》均《四库总目》并传于世。崇祯七年(1634年)卒,年77岁。赠太子太保。
猜你喜欢

寄情十四韵

握粟詹予美,端蓍竟我欺。

前鱼如未弃,下凤故应迟。

荏苒惊吹律,凄凉忆履綦。

漫餐妃子秀,虚啮舍人饴。

懒去初侵鬓,颦回恰到眉。

泪痕留琥珀,花胜淡燕支。

露遣冰纨冷,风传画角悲。

题盘缘伯玉,捣素事班姬。

苦海填愁遍,盟山著恨移。

秋深仍系帛,日入已栖埘。

石阙何能解,刀头尚可期。

三缘经曲折,五内几妍媸。

尘掩菱花镜,心摇桂叶旗。

何妨梁下信,更作有情痴。

(0)

襄阳蹋铜蹄·其二

汉水自盈盈,男儿自远征。

不知别后梦,底夜到宜城。

(0)

金陵九思·其三三思

我所思兮在桃叶,欲往从之无桂楫。

黄河天上难为涉,侧身南望涕厌浥。

美人赠我一握兰,何以报之双彄环。

路远莫致倚辛酸,邀笛秦淮荡画船,安得清流采并莲。

(0)

梦还京

自去长干侧,终年桂岭西。

新秋望乡处,无奈白云迷。

(0)

莲塘

溪水流东去,垂杨对我门。

凄凉断桥路,残月照黄昏。

(0)

舟夜

浦冻水声死,烟交暮色黄。

一舟风猎猎,两岸日荒荒。

小梦偶然就,孤怀终不忘。

已知行学事,惟有歇心狂。

(0)
诗词分类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诗人
黄尊素 赵壹 李约 傅毅 王籍 夏侯湛 郝天挺 吴兰修 沈君攸 莫宣卿 张文姬 安维峻 蒋璨 陈经邦 薛昂夫 繁钦 杜充 曹仁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