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台上麋鹿嚎,夫差城中楼观高。
荒榛尽已付明月,万古愤怒空秋涛。
吴亡越霸能几日,后世扰扰犹鸿毛。
孟轲善养浩然气,充塞天地无饥嗷。
慕而为堂亦有意,不学屈子成离骚。
姑苏台上麋鹿嚎,夫差城中楼观高。
荒榛尽已付明月,万古愤怒空秋涛。
吴亡越霸能几日,后世扰扰犹鸿毛。
孟轲善养浩然气,充塞天地无饥嗷。
慕而为堂亦有意,不学屈子成离骚。
这首诗描绘了姑苏台和夫差城的历史遗迹,以及对历史兴衰的沉思。首句“姑苏台上麋鹿嚎”以姑苏台的荒凉反衬昔日繁华,如今只剩下麋鹿出没,显得凄凉。次句“夫差城中楼观高”则暗示了吴王夫差的傲慢与奢华,然而这些都已成为过去。
“荒榛尽已付明月,万古愤怒空秋涛”进一步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荒草丛生之地,只有明月和秋涛见证了往昔的荣辱。诗人指出,吴国的兴衰和越国的崛起转瞬即逝,“吴亡越霸能几日”,如同鸿毛般轻盈,说明历史的短暂和无常。
接下来,诗人引用孟子的“浩然气”理念,认为应培养一种超越世俗的正气,让其充塞天地,而非沉溺于个人的哀愁。“慕而为堂亦有意,不学屈子成离骚”表达出诗人对高尚品德的追求,他选择以浩然堂自励,而不是效仿屈原创作《离骚》那样沉湎于忧患。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历史遗迹为背景,寓言式地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道德修养的深刻思考,体现了梅尧臣诗歌的深沉和哲理。
侵晨过襄阳,扑面腥风吼。
贼去但空村,孑遗靡鸡狗。
人肉缠草根,狼藉不速朽。
流亡未敢归,满地饥乌走。
猛闻人呻吟,悲酸拙破牖。
马挝启其门,中有垂死妇。
听妇哭致辞,欲语气先呕。
噫昔初病时,问讯烦姑舅。
良人意殷勤,床前时执手。
一朝闻寇至,骨肉分离陡。
各思全身命,弃我如敝帚。
谁希盗贼怜,不死活亦苟。
恍惚十余日,水浆未入口。
所恨不知饥,形气尚缠纠。
奋飞苦不能,残生岂持久。
不愿赐良药,不愿分乾糗。
愿污腰间刀,游魂瘗荒阜。
乾坤莽风尘,群盗恣芟蹂。
却愁乐死人,丧乱随时有。
入夏风仍颠,清和竟罕遘。
懒过三眠蚕,垂帘卧清昼。
有客造我门,约向精蓝扣。
畦宽艺杂花,墙低露遥岫。
所嫌麦苗枯,得雨或能秀。
老僧灌溉勤,朝暮资井甃。
茶话晷影移,虚亭敞新构。
兰臭淡忘言,松花落盈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