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挽方通判良翰·其二》
《挽方通判良翰·其二》全文
宋 / 林光朝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得钱终日走燕寺,抱膝经年动越吟。

想得长安西望眼,只应黄鹄见归心。

(0)
注释
得钱:赚钱。
终日:整天。
走:奔走。
燕寺:指寺庙,这里可能暗指僧侣的生活。
抱膝:盘腿坐着,常用来形容静思或孤独。
经年:多年。
动:触动,引发。
越吟:越地的诗歌,可能指古越国的文化。
想得:想象。
长安:古代中国的首都,这里代指远方的故乡。
西望:向西眺望。
眼:眼睛。
只应:只觉得。
黄鹄:传说中的大鸟,象征高飞或远行。
归心:回家的心愿。
翻译
整日奔波只为赚钱,长年累月在燕寺静坐
膝上抱膝诵读着越地的诗篇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光朝所作的《挽方通判良翰(其二)》中的片段。诗中表达了对友人方通判的怀念和对远方长安的遥想。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得钱终日走燕寺”的忙碌生活,暗示了对逝者生前忙碌公务的回忆。而“抱膝经年动越吟”则描绘了诗人长久以来内心的哀思,仿佛在低吟越地的悲歌。

“想得长安西望眼”一句,诗人想象着如果方通判还在,他站在长安西望,眼神中定会充满思乡之情,暗示了对友人的深深怀念和对故土的向往。最后,“只应黄鹄见归心”以黄鹄归巢比喻友人的魂魄或许能感知到诗人的心意,表达了对亡者的深深哀悼和期待其灵魂归来的愿望。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细节描绘和对远方长安的联想,展现了诗人对故人的深切怀念和对人世无常的感慨。

作者介绍
林光朝

林光朝
朝代:宋

(1114—1178)宋兴化军莆田人,字谦之,号艾轩。孝宗隆兴元年进士。通《六经》,从学者众,南渡后以伊、洛之学倡行东南者,自光朝始。累官国子司业兼太子侍读,出为广西提点刑狱,移广东,曾率郡兵击败入境之茶民军。召为国子祭酒,除中书舍人。后出知婺州,引疾提举兴国宫。卒谥文节。有《艾轩集》。
猜你喜欢

祝英台近.题季柔木小影兼志别怀

红韎韐,紫罗囊,小缚黄皮裤。

快马健儿,装急凭君作。

更闻历落崎嵚,交游然诺,依稀是、君家之布。

岁行暮。可怜雪浪烟帆,来朝趁人渡。

呵手敲冰,为君一题句。

他年展轴哦诗,怀人顾影,好频寄、江东鱼素。

(0)

千秋岁.寿柏乡魏相国二首·其一

黑头台鼎,画戟牙门整。文笔健,风裁正。

芙蓉丞相府,屈轶中书令。

论事业,从来魏自同于丙。

北斗斜珠柄,南苑陈金镜。司马相,臣民庆。

明堂朝玉帛,太庙编钟磬。

鱼水乐,千秋不数贞观盛。

(0)

玉团儿.初冬写怀

西风吹老清秋节,迸寒空、萧萧老铁。

几片疏砧,数行落雁,一城枫叶。

斜阳雨后明还灭,映千年、残碑断碣。

太息何为,有杯休放,逢花须折。

(0)

青玉案三首·其一

长天一幅拖蓝纸,见几阵、鸿成队。

乱墨斜行低映水。

菰芦滩上,蓼花洲里,影出飞腾势。

年年霜信来千里,碧海空濛何处寄。

写尽朝红兼暮翠。

浔阳商妇,新丰荡子,那识相思字。

(0)

金落索四首·其一

文章薄宰官,团练新衔换。别弟陈州,去问黄泥坂。

西风料峭寒剑空弹,新息云山取次看。

才过谗谡松涛岸,更下泠泠瓜蔓滩。

堪长叹,从来行路最艰难。

好些时影压愁鞍,诗付双鬟,唱彻斜阳岸。

(0)

虞美人八首·其八

秋光好在江空处。柔橹声难住。一株残柳带庐汀。

来趁天边新雁、两三声。

此时听者知多少,生怕闲情搅。诗人倚棹唱婵娟。

不比江枫渔火、对愁眠。

(0)
诗词分类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诗人
陶博吾 顾学颉 陈迩冬 吴梅 仇亮 王冷斋 陈衡恪 邱清泉 陈柱 姜忠奎 吕志伊 田桐 谭泽闿 翁文灏 陈从周 余菊庵 黄绮 陈仁德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