捍索桅竿立啸空,篙师酣寝浪花中。
故应菅蒯知心腹,弱缆能争万里风。
此生归路愈茫然,无数青山水拍天。
犹有小船来卖饼,喜闻墟落在山前。
我行都是退之诗,真有人家水半扉。
千顷桑麻在船底,空余石发挂鱼衣。
日轮亭午汗珠融,谁识南讹长养功。
暴雨过云聊一快,未妨明月却当空。
卧看落月横千丈,起唤清风得半帆。
且并水村欹侧过,人间何处不巉岩。
捍索桅竿立啸空,篙师酣寝浪花中。
故应菅蒯知心腹,弱缆能争万里风。
此生归路愈茫然,无数青山水拍天。
犹有小船来卖饼,喜闻墟落在山前。
我行都是退之诗,真有人家水半扉。
千顷桑麻在船底,空余石发挂鱼衣。
日轮亭午汗珠融,谁识南讹长养功。
暴雨过云聊一快,未妨明月却当空。
卧看落月横千丈,起唤清风得半帆。
且并水村欹侧过,人间何处不巉岩。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作品,名为《慈湖夹阻风五首(其一)》。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在面对自然界强烈风势时的豪情壮志与自信。
“捍索桅竿立啸空”,这个句子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桅竿是船上的一部分,在狂风暴雨中摇摆不定,但依然挺立在空中,发出尖锐的啸声。这里表现了自然界的力量和作者对抗自然的决心。
“篙师酣寝浪花中”,篙师指的是掌舵的人,他们在波涛汹涌的水面上熟睡,这里蕴含着一种对船只掌舵者的信任,以及对即将到来的风暴有所准备的从容。
“故应菅蒯知心腹”,故应指的是古代的忠诚朋友,菅蒯则是比喻坚韧不拔之物。这里表达了作者对于真正友情的珍视,以及在逆境中寻找可以依靠的人。
“弱缆能争万里风”,即使是细弱的绳索(比喻微小的力量)也能够与远方来的强劲风势抗衡。这句话体现了作者面对困难时不屈不挠的精神状态。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内心世界的描写,展现了苏轼在逆境中坚守信念、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海上逢君,问道十年,真是我师。
记少陵诗苦,江湖秋兴,稼轩词辣,烟柳春归。
相伴青镫,曾题黄绢,觅句回廊几皱眉。
闲消处,正惊心语隽,捧腹声颐。年时。莺燕差知。
尽王谢堂前任所之。
纵烟霞养性,休论日下,膏肓煎病,怕误星期。
佳约登山,韶光逝水,不见先生泪暗挥。
从今后,剩白云冉冉,芳草萋萋。
罗浮梦远,且近窗就月,閒缀庭院。
浅淡妆成,还许东风,横斜又恁吹遍。
偎阑一笑迎人久,见道是、幽寒禁惯。
便问春、尽地无言,去也未关愁怨。
应念孤山旧侣,那时鹤,睡里轻与依恋。
不管湖天,水在云流,已自暗教香转。
谁知雪海盈盈树,早乞向、陇头催换。
谩等閒、环佩重来,准拟梦留尘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