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程无里数,洼阜峻还低。
落日明驼背,晴沙响马蹄。
草枯人少聚,地冻路无泥。
近市闻喧笑,邮亭又旅栖。
驿程无里数,洼阜峻还低。
落日明驼背,晴沙响马蹄。
草枯人少聚,地冻路无泥。
近市闻喧笑,邮亭又旅栖。
这首元代诗人周伯琦的《九月一日还自上京途中纪事十首(其二)》描绘了旅途中的艰辛与沿途景色。首句“驿程无里数”,展现了道路漫长,难以计数的艰辛。接下来的“洼阜峻还低”描绘了地形起伏变化,既有低洼之地,又有峻岭之险。
“落日明驼背,晴沙响马蹄”两句,通过夕阳映照在骆驼背上和晴天马蹄踏过沙地的声音,形象生动地刻画出行进中的画面,富有动态感。接着,“草枯人少聚”写出了秋季草木凋零,行人稀疏的景象,透露出旅途的荒凉。
“地冻路无泥”则点明季节寒冷,路面结冰,行走更为艰难。最后一句“近市闻喧笑,邮亭又旅栖”,在接近城镇时,诗人听到人们的欢声笑语,而自己却只能在邮亭暂作歇息,流露出旅途的孤独与疲惫。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通过细节描绘,展现了旅途的艰辛与异乡的孤寂,同时也透露出对归家的期待。
自古英雄耻败棋,靴刀引决更何悲?
君臣鳌背仍同国,生死龙胡肯后时?
事去终嗟浮海误,身亡犹叹渡河迟。
关张无命今犹昔,筹笔空烦异代思。
生之生也气食牛,祖父爱之如琛球。
曾从我口授章句,过目成诵如泉流。
九岁通经知大意,十岁能文先制义。
纵横日课五千言,首尾不更三两字。
我年四十为腐儒,寻行数墨遵程朱。
三日一回频刮目,廿年久别当何如。
眼前世事殊匆草,少壮看看人已老。
我来旧社种莲花,生向环桥采芹藻。
羡生作赋拟凌云,羡生逸足能超群。
羡生良才不隐世,羡生乐道长安贫。
安贫乐道良不易,前路更多难了事。
愿言努力事驰驱,莫负老僧亲授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