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丘,望远海,三千徐市今何在。
屃屃断六龙,鲸鲵光五彩。
金阙空悬夜蚌珠,珠光显晦常相待。
君不见海师河伯递沉浮,灵不到蓬莱洲。
饮民之膏食民血,嗟哉万里烟尘何处收。
登高丘,望远海,三千徐市今何在。
屃屃断六龙,鲸鲵光五彩。
金阙空悬夜蚌珠,珠光显晦常相待。
君不见海师河伯递沉浮,灵不到蓬莱洲。
饮民之膏食民血,嗟哉万里烟尘何处收。
这首诗以壮阔的自然景象为背景,抒发了对历史与现实的深沉思考。开篇“登高丘,望远海”,诗人以登高远眺的姿态,展现了广阔的视野和宏大的气魄。接着,“三千徐市今何在”一句,借古代传说中的徐福东渡求仙之事,引出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感慨,同时也暗含对现代社会中追求理想与实现梦想的探讨。
“屃屃断六龙,鲸鲵光五彩”描绘了一幅神秘而又壮观的画面,六龙断尾象征着力量的消逝,五彩鲸鲵则寓意着生命的绚烂与变幻。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奇妙与壮丽,也隐喻了世间万物的兴衰更替。
“金阙空悬夜蚌珠,珠光显晦常相待”进一步深化了对自然与宇宙奥秘的探索,金阙象征着理想与仙境,夜蚌珠则是自然界中的奇珍异宝,其“显晦”则暗示了事物的明暗变化,以及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精神。
后半部分“君不见海师河伯递沉浮,灵不到蓬莱洲”通过引用神话传说,表达了对人间世事无常、神仙难觅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理想与现实之间距离的思考。
“饮民之膏食民血,嗟哉万里烟尘何处收”则是对社会现象的批判,揭示了某些人利用民众资源谋取私利的现象,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忧虑和对道德沦丧的痛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历史、社会现象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五十馀春一远庄,耕夫虽老未抛荒。
审言堂上新司户,子厚书中顾十郎。
岩前丹桂陇头梅,元是蟾宫一处栽。
怪底今年秋月好,同时仙子下瑶台。
色红可使紫,叶单可使千。
花小可使大,子少可使繁。
天赋有定质,我力能使迁。
自矜接花手,可夺造化权。
众闻悉惊诧,遣我屡叹吁。
用智固巧矣,天时可易欤。
我欲春采菊,我欲冬赏桃。
汝不能栽接,汝巧亦徒劳。
雨露草必生,雪霜松不死。
不死有本性,必生亦时尔。
汝之所变易,是亦时所为。
时乎不可违,何物不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