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病知何极,高天也不原。
愁声彻晓夜,药气满楹轩。
梦恶凭奴解,衣单借手温。
空堂悬一榻,黄叶自封门。
贫病知何极,高天也不原。
愁声彻晓夜,药气满楹轩。
梦恶凭奴解,衣单借手温。
空堂悬一榻,黄叶自封门。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身陷贫病之中的主人公,其心境之苦楚与环境之凄凉跃然纸上。首句“贫病知何极”,直接点明了主人公所面临的困境,贫困与疾病似乎无尽无休,让人心生同情。接着,“高天也不原”一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高远的天空赋予了不怜悯人的特质,进一步强化了主人公在逆境中感到的无助和绝望。
“愁声彻晓夜,药气满楹轩”两句,通过声音和气味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主人公夜晚的愁苦与白天的治疗场景。愁声不绝于耳,直到天明,而药气弥漫在整个居所,暗示着疾病缠身,治疗之路漫长而艰辛。
“梦恶凭奴解,衣单借手温”则细腻地刻画了主人公在病痛中的生活状态。恶梦需要仆人来解除,衣物单薄,需要他人给予温暖。这两句不仅表现了物质上的匮乏,更体现了精神上的孤独与依赖。
最后,“空堂悬一榻,黄叶自封门”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了一幅静谧而略带萧瑟的画面:空荡荡的大厅中仅有一张床榻,门外黄叶纷飞,自然界的凋零与主人公内心的孤寂相互映照,营造出一种深沉而哀婉的氛围。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主人公生活细节的细腻描绘,深刻揭示了贫病交加下人性的脆弱与坚韧,以及在逆境中寻求慰藉与希望的普遍情感。
昔逢华阳君,云为五帝使。
检箓下九州,为予泄元秘。
指点峨嵋傍,谓有仙人气。
仙人尹之先,卓荦万夫贤。
吐气成五色,为世鼓朱弦。
绝调人莫知,徒见春江篇。
予亦遁世者,闻之心洒然。
恨不遂一见,相与定草元。
天风自楚下,吹落岐周前。
相见即相信,今岁成罕焉。
款洽苦不久,俄赴天子宣。
饯酒荜门下,逸兴浩难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