迩来景物太昌昌,小坐参春幻与常。
生厌流莺出幽谷,死怜倦蝶抱残芳。
游丝著树频思绾,落瓣成泥尚有香。
我代春光还问客,惜春端的是谁忙。
迩来景物太昌昌,小坐参春幻与常。
生厌流莺出幽谷,死怜倦蝶抱残芳。
游丝著树频思绾,落瓣成泥尚有香。
我代春光还问客,惜春端的是谁忙。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致和诗人对季节更替的感慨。首句“迩来景物太昌昌”以“昌昌”二字生动地展现了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接着,“小坐参春幻与常”一句,诗人通过自己的观察,感受到春天的变幻莫测,既有常有的景色,也有不寻常的幻象。
“生厌流莺出幽谷,死怜倦蝶抱残芳”两句,运用对比手法,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细腻情感。流莺(黄莺)从幽谷中飞出,虽是生命之歌,却也让人感到厌烦;而倦蝶(蝴蝶)紧紧依恋着即将凋零的花朵,这份对生命的眷恋让人心生怜悯。这种对自然界生命的独特视角,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短暂而美好的深刻理解。
“游丝著树频思绾,落瓣成泥尚有香”则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细节之美。游丝(蜘蛛丝)在树上缠绕,似乎在编织着春天的故事;而落花化为泥土,虽然凋零,但依然散发着香气,象征着生命的延续和转化。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也蕴含了对生命循环的哲思。
最后,“我代春光还问客,惜春端的是谁忙”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留恋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诗人以第一人称的口吻,仿佛在替春光询问客人,表达出对春天即将逝去的惋惜之情。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感慨,也是对人生短暂、时光易逝的深沉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对生命、时间的哲思,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邃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