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萧行李出燕畿,满目风尘拂柳枝。
季子舌存何足问,梦魂飞越阮山湄。
萧萧行李出燕畿,满目风尘拂柳枝。
季子舌存何足问,梦魂飞越阮山湄。
此诗《出京》由明代诗人黄公辅所作,描绘了诗人离别京城时的景象与心境。
首句“萧萧行李出燕畿”,以“萧瑟”形容行囊与行李,渲染出离别京城时的寂寥与沉重氛围。“燕畿”指代北京地区,点明了地点。整句通过“萧瑟”与“燕畿”的结合,营造了一种离别时的凄凉感。
次句“满目风尘拂柳枝”,进一步描绘了离别时的环境。风尘滚滚,拂过柳枝,不仅展现了旅途的艰辛与不洁,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纷扰与不安。柳枝在此不仅是自然景物的描写,也蕴含了古人送别时折柳相赠的传统意象,象征着离别的不舍与伤感。
后两句“季子舌存何足问,梦魂飞越阮山湄”,运用典故和比喻,深化了诗人的内心情感。季子,即春秋时期的吴公子季札,此处借指诗人自己,表达了对自身才华或理想追求的自信与坚持。然而,“舌存何足问”一句,却在看似自信的背后流露出一丝无奈与自我反思——即使才华横溢,但在现实面前,或许仍有许多难以解答的问题。最后一句“梦魂飞越阮山湄”,则将诗人的思绪与情感推向了更深远之处。阮山湄,可能是指诗人想象中的归宿地或心灵的避风港,通过“梦魂飞越”这一动作,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对自由与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束缚的超越。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巧妙的典故运用,展现了诗人离别京城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对过往的回顾与反思,也有对未来自由与理想的憧憬。
我五十有四,才今见其孙。
汝父亦三十,得子为之昆。
人生百年间,欻如驹隙奔。
其间欣与戚,短长未暇论。
长长与幼幼,一家团春温。
岂惟情爱足,是有礼义存。
嗟我生苦晚,陟岵悲蚤吞。
有怀当世忧,拙迂不自轩。
老矣绝他念,先志惟所□。
诗书茂花实,忠厚丰本根。
要令汝辈长,续续熟予言。
功名身外物,孝悌德之源。
莫先家人正,所贵椒聊蕃。
今朝情陪喜,添汝壮吾门。
相与绍清白,无惭故丘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