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脉芳心倚洞房,娇姿无力罢霓裳。
枕欹寒玉秋波迥,钗堕明瑶春恨长。
化蝶香魂迷上苑,行云仙佩绕高唐。
落红万点愁如许,谁送东风醉海棠?
脉脉芳心倚洞房,娇姿无力罢霓裳。
枕欹寒玉秋波迥,钗堕明瑶春恨长。
化蝶香魂迷上苑,行云仙佩绕高唐。
落红万点愁如许,谁送东风醉海棠?
此诗描绘了一幅杨贵妃春日慵懒卧榻的画卷。首句“脉脉芳心倚洞房”,以细腻笔触勾勒出杨妃倚靠在深邃幽静的闺房中,内心情感细腻而深沉。接着“娇姿无力罢霓裳”,展现其慵懒的姿态,不再着华丽的霓裳,透露出一种闲适与慵懒之美。
“枕欹寒玉秋波迥,钗堕明瑶春恨长”两句,进一步刻画了杨妃的神态与心境。枕边寒玉映照出她眼波流转的神情,仿佛秋水般深远;而掉落的金钗则象征着春日里的绵长哀愁,暗示着她内心的复杂情感。
“化蝶香魂迷上苑,行云仙佩绕高唐”运用了典故,将杨妃比作化蝶的香魂,迷失于繁花似锦的皇家花园之中,又似行云般轻盈,佩戴着仙佩,在高唐之地游走,展现出她超凡脱俗的气质与飘逸的风姿。
最后,“落红万点愁如许,谁送东风醉海棠?”以落花满地、春愁难消的景象,表达了杨妃内心的愁绪如同飘落的花瓣一般无尽。谁来为她送去春风,让海棠花醉?这一问,不仅深化了主题,也寄托了诗人对杨妃命运的深切同情与惋惜。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杨妃春日里慵懒、哀愁而又不失仙气的独特魅力,以及诗人对其命运的深刻感慨。